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1. 孟子的民本思想有哪些?

孟子民本思想哪些

我对孔孟之道向来是持否定太度的,这也许是受毛泽东思想熏陶太久之故吧。但对孟子的民本思想,打心里头还是赞成一二的。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基于‘尽心、知性、知天’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在此理论基础上,孟子提出仁政保民和实行王道政治的民本主张,宣称‘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由‘保民而王’推衍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并指斥桀、纣之流‘残贼’的君主为‘一夫’。这种民本思想,深刻表现了这位思想家对苦难深重、死于连年战乱的人民无限的怜悯和同情。尽管他的‘民’、‘君’概念与后世有所不同,但毕竟是战国巨变时期的新观念,不仅堪称惊世之论,也较之那些整天只知攻城略地、置人民死活于不顾的政客,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且对后代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认为,在整个孔孟之道中,只有这民本思想,才是其唯一的精华,其余,不是糟粕,便是败絮。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孟子“民贵君轻”思想中的“民”是什么摡念。

孟子“民贵君轻”思想中的“民”是指没落贵族的自由民,他们和贵族原来是一家,是属于同一血统的人。孟子对当时从事生产的奴隶,则称之为“氓”。如“愿为圣人氓”,“则天下之民,皆而愿为之氓矣”。《孟子.滕文公上》。从这里可以看出,“民”与“氓”的区别,更可看出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则为从事生产的奴隶。《战国策一秦策》“不忧民氓”,《淮南子一修务训》云“以宽民氓”,高诱对此两语皆注说“野民曰氓”“民是民”“氓是氓”,“民”与“氓”在这时期是有区分的;而孟子之分别“民”与“氓”,也是按照当时的一般的说法。

文学作品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一卫风》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无知的奴隶,抱布来城里卖丝,这样看来,“氓”就是在野外从事生产工作的奴隶,故孟子又称之为“野人”,如“齐东野人”《孟子一万章上》“所以别野人”,以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孟子一滕文公上》。或称之为“草荞之臣”《孟子一万章下》。

很显然,孟子称为君子的人,就是君之子一一有高贵血统的那怕以今没落的自由民,而不是后代称有德行的人为君子的那个君子。从事生产的人就不是“民”而是“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一尽心》孟子的这个口号长期迷惑了一些人,近代资产阶级学者还用资产阶级“民主”观点来解释“民为贵”,说孟子有民主思想,这完全是望文生义。实际上孟子所指的“民”就是像他那样有高贵血统而没落了的贵族,而一般绝大多数从事生产的“氓”不在“民”之内。从这一点看出,孟子的“民为贵”思想,与孔子的“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思想,一脉相承,而且巨有更大的欺骗性。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孔夫子曾经***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的,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文学作品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民本思想推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是诸子百家“重民保民”及儒家人性善论”的融合发展,是儒家学说的一个伟大进步。

“民本思想”就是把孔子的“君权至上”调整为“重民、惠民、爱民、用民”,顺应民意约束君主专制的权力,维护国家的稳定。

中国两千年以来,历朝历代大多数君主都是以民本思想来治理国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华民族数千年能够领先于世界,孟子的“民本思想”功不可没。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毛主席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民本思想在现代中国的实践,对中国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我对其民本思想进行疏理,具体表现为重民、爱民、育民、用民、利民五个方面:

  一是民贵君轻的重民思想

  《孟子•尽心章句下》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了百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说明了民心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强调统治者要重视百姓,为民着想,才能得到人民的爱戴,从而稳固统治者的***。

  二是忧乐与共的爱民思想

  《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认为,君主与臣民之间是对等的关系,应该平等的享受权利。君主要与民众在情感上相通相融,乐民之何乐,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才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从而稳定专制国家的政治秩序及统治者的地位。

  三是教民以德的育民思想

孟子认为,民众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应该设立学校,对民众进行道德驯化,教以人伦,使之懂得“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尊老爱幼,使“颁白者不负于涂",让头发花的的老人不要负重行走。

四是选贤任能的用民思想

  孟子有自己独特的用人观,提了德、士、贤、能四种人才分类。他主张“贵德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有治国之能士。统治者必须要尊敬有才德之士,广纳天下英杰,并使他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拔人才,不分贵贱,不分亲疏,倾听国人的举荐,不可偏听偏信。

民本思想并非是孟子的首创,但民本思想在孟子这里,却变得更加系统,更加完善,更加大胆,孟子甚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个思想在铁板一块的以王权为至高无上的时代,是非常大胆具有革命性的理论,导致千年以后朱元璋见到这句话,还***雷霆,要砍掉这个老头子,最后将他赶出孔庙。

民本思想最早可以在尚书中见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对民本思想的最早阐释。这是周朝统治者吸取了商朝的教训后得到的经验,他们认识到,要想让江山长久,必须重视人民,人心的向背决定了一个王朝的命运,所以周代统治者提出了“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

孔子的仁者爱人的哲学,其实也是民本思想的体现。但孔子的思想在实质上是一种***学,在民本思想如何运用到政治上,并没有系统的论述。真正把民本思想运用到政治上,并对统治者运用民本思想进行统治而设计了一整套方略的,是孟子。

孟子在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思想,而仁政和王道思想的根源,就是民本思想。无论是在魏国、齐国,孟子都积极反对“霸道”,主张王道,要求君主以德服人,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那么,孟子如何将民本思想具体化,转化为实际的治国理政的方略呢?

第一,统治者必须认识到,得民心者的天下,没有民心就没有***的合法性。

所以孟子在各国游说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告诉君主们,必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告诉齐宣王,既然可以把恻隐之心推恩到动物身上,更应该推恩到老百姓身上,仁政其实很简单,将“恻隐之心”推恩于老百姓就行了;王道其实很简单,把“仁爱之心”推广到国家治理上,这就是王道之道。推恩天下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行了。赡养自己的长辈,也赡养别人的长辈,抚养自己的孩子,也抚养别人的孩子,把仁爱之心由近及远地推广出去,让爱的阳光温暖天下每一个人,国君仁爱天下归心,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了。

孟子还告诉魏国年轻的国君梁襄王,不***的国君心中有百姓的国君,才能统一天下。这是要国君们从内心深处重视老百姓。

第二,要有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