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太宰是因为《文豪野犬》这部动漫那时候喜欢的就单纯的是动漫人物,后来我开始慢慢了解现实的太宰治,开始阅读他的书,了解他的经历,然后就开始慢慢的爱上他了,他的书我基本全看过,我最初不明白他为什么爱***,直到如今我也懵懵懂懂。有时候我真的不想让他死,我期待他能出新书,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许死亡是太宰先生的解脱吧,太宰先生渴望着救赎,他也有过,但却被“黑暗”给吞噬,他一边奔跑的追赶救赎,却忘记了背后的黑暗向他袭来。我深爱着太宰先生,深爱着他的书,太宰先生希望你在天国不会有黑暗。如果要推荐类似与《人间失格》的书,太宰先生的书基本上都可以比如《斜阳》《二十世纪旗手》《晚年》也可以看看芥川龙之介(太宰治的偶像)的《罗生门》
《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中篇小说。***以战后日本的混乱为背景,描写了落没贵族斜阳般的生活。全文除了表现颓废、无奈,还将生活的一缕光彩寄予了主人公和子,使得《斜阳》在颓废的暗色调中闪出一抹亮。
故事通过和子的第一人称叙述和弟弟直治的日记与遗书的形式展开。主要讲的是与丈夫离婚六年的和子在伊豆山中的别墅和母亲同住,母亲又患上了肺结核。应征服役的弟弟下落不明,终于弟弟复员归来,但他生活放荡不羁还沾染上毒品。和子恋上了已婚的不良作家上原,并梦想生下上原的孩子。最后母亲病亡,弟弟直治留下遗书***,和子表示即使会被遗弃也要生下并抚养上原的私生子,实现道德革命。
喜欢太宰治致郁风格可以多看看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芥川龙之介之类的日本文学。
鲁迅先生的《伤逝》,余华的《活着》,郁达夫的《沉沦》也可以看看
想到再作补充
分享一张《金阁寺》截图
三岛由纪夫的《春雪》系列,色彩浓厚,不过他的作品基本都是如此感觉;
《人间夫格》的作者太宰治的其它作品比如《招待夫人》《女生徒》《潘多拉的盒子》,***风格和内容都多少有类似的私***感觉;
相比于上者,同样是女性作家的江国香织的《沉落的黄昏》和《一闪一闪亮晶晶》更别致;
小池真理子的《狂月》和《爱》和《天时》很不错,不过比上者更别致,或者说异常。
《皮》:一切战争都是邪恶的
阅读库尔齐奥·马拉巴特的《皮》,我是怀着巨大的耐心才坚持着看完多半部的,余下的小半部分终于是翻了翻说放弃了。不是作品不好看,而是作品叙述的主题距离我的生活太过遥远了。不,也不是因为主题太过遥远的作品就不吸引人,而是这样太过理性的作品,这样跳跃隐晦嘲讽的作品需要一刻不停地跟随作者的思路,而阅读之外的思考被占用了,就显得枯燥了。
战争对人类的伤害是巨大的,不仅是对生命本身的残害,还有对精神的残害,在战争的阴影下,人类要承受恐惧、饥饿,更艰难的是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舍弃尊严单纯为了活着而活着。“我们的皮,这该诅咒的皮。您甚至无法想象为了拯救自己的皮,一个人会如何去做,会变得如何英勇或者***。人们痛苦,杀戮,做出美妙和恐怖的事情,不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而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皮。皮是唯一可以肯定、摸得着、无法否认的东西。是唯一属于我们的东西。是世界上唯一会死的东西。唉!唯有灵魂是不死的。可是,如今灵魂算什么?重要的只有皮。一切都是用人皮做成的。即使军队的战旗也是人皮做成的。战斗不再是为了荣誉,自由,公正。战斗是为了皮,为了这令人厌恶的皮。”灵魂是依托肉身存在的,为了这具肉身活着,人类有时不得不交出灵魂,这是人类永恒的悲哀。这是任何战争都应该诅咒的原因。
作家怀着无限的悲悯情怀,叙述战争下的意大利人民的悲哀,叙述战争对欧洲人民的罪行,他不是直接的指责,而是运用反讽的手法,冷漠又无情地揭示战争的残酷。战火遍野的欧洲大地上,那些拖着没有灵魂的肉身苟活的人群只是耻辱而沮丧地活,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是罪恶的。
当战争来临时,或者死或者出卖灵魂,没有英雄,一切一切都是邪恶的!
读完让人感觉很丧的书?
活在这个奇怪的世界,感觉怎么也过不好这一生。怎么活,似乎都无法做到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活下去。
1.京极夏彦《不如去死》
一个女孩子在公寓里遭遇谋杀。陌生人渡边健也前往死者情人,邻居,男友,家人,警察处调查死者生平,却总在谈话结束时留下一句不如去死。
“既然是自己选择了这样活着,就不要抱怨。要是抱怨的话,不如选择去死。”
2.保罗·柯艾略《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一个叫做维罗妮卡的修女,觉得生活过于无聊***,结果没死成被关进疯人院的故事。
“一个人的出生就是为了迎接死亡。只有无限的接近死亡,才能更好的明白生的意义。”
类似的还有《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3.《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以苏轼的悼亡词和贺铸的悼亡词为例,从用字音韵上,一个较婉转缠绵,一个开口大气,从内容上,一个选择意象宏大,一个细腻动人,[_a***_]上一个悲伤中透出希望,一个陷入无尽情绪中不能自拔。你可以去找来看看,肯定也还有其他的分别,但就两个而言,一个是让人觉得深情万分,一个则充满了思念的哀伤,同时思恋,给人的深度却不相同。
所谓豪放.婉约,说白了就是遣词造句语气的不同。
豪放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可谓举首高歌,逸怀浩气,读之令人振奋。再看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如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同样是吊古伤逝,却只是侧面的轻描淡写。
如辛弃疾的《鹧鸪天.追忆少年事》: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IU,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慷慨激昂,直抒胸臆。再看周邦彦的《少年游.感旧》: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奈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虽所赋主题不同,但缠绵委婉则见于行间,雅淡平和而无气慨。
其实豪放与婉约也不是截然划分的。如苏门黄.晁诸公虽列豪放阵营,也只是偶发豪言壮语。贺铸虽列豪放派,却词风多样。而婉约阵营的李清照则独诚“易安体”,姜夔词无剑拔弩张气,却多有君国之忧。所以说,豪放和婉约只能代表他们各自的主要艺术风格,并不否认两派间互相渗透的关系。
宋词盛况空前,词家数以千计,风格亦不尽相同,聊举上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