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听就是了,几个流派的唱腔很容易区分的,如果没听过什么鼓曲,比如只在相声里面听过,那么估计连京韵和梅花都分不清楚。再有就是唱段,刘派以刀枪架为主,三国的段子最多,其它的有王二姐思夫等,白派以才子佳人为主,红楼的段子最多,三国常见的有连环计,新段子有愚公移山、江总书记到我家等,张派已经失传,目前只有老唱片的录音,没有传承人。后来还有少白派,相当于在刘派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骆派的段子就比较杂了,大多数段子与刘派的曲目相同,但是唱腔有很大区别,目前传承的人数相对较多。
京韵大鼓是我国北方曲艺的重要曲种,由河北沧州、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演化而来,清末渐成气候,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共发展出被公认的五大流派。
刘宝全(1869---1942)河北深县人,初学京剧,后师从天津名家宋五(宋玉昆)学木板大鼓。当代宗刘派的演员有天津的张秋萍、杨凤杰,北京的种玉杰、胡全琛等。
白云鹏(1874---1952)河北霸县人。年轻时在农村唱竹板书,后拜史振林为师学习木板大鼓。当代宗“白派”的演员有天津的赵学义(已故)、李树盛、王莉,北京的付蔷等。
张小轩(1876---1945)北京人,青年时在北京南郊票演时调小曲《绣麒麟》、《叹五更》等,因清廷禁唱小曲,19岁拜朱得庆为师改学木板大鼓。但因演唱是老腔老调,缺少革新变化,逐渐被观众冷落,后长期在东北演出。代表作《博望坡》、《古城会》、《华容道》等,《华容道》、《草船借箭》、《单刀会》等唱段有唱片传世。***张金环、宋明元均已故去,“张派”现已失传。
谢邀。
如果说以现在依然表演的情况来说和话。区分京韵大鼓的流派变得相当简单。首先,把专业演员的名字和流派记住,那基本已经会区分了。大概有一张A4纸,字写得不要太大,也全部写完了。
目前来说,张派没有专业演员在公开演出了。属于博物馆的艺术,网上可以找到一些音频。张派唯一的公认的传承人,并不是专业的演员,也几乎没有参加过什么演出。所以,除了一些特别的场合去复刻还原一段历史风貌,再没有人唱张派了。
少白派,没角儿了。起码我这些年没再听说谁是少白派的角儿。而且 少白派对伴奏的要求挺高的,好的三弦伴奏也缺,咳,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下次吐槽这个。
刘派、白派、骆派是有角儿撑着的。专业从业者也是很少了,一张A4纸足够把名字和流派写出来了。
当然,有些人拿作品来区别流派,这个也是可行的。毕竟现在常演的就是那几个节目了。更多的已经不再演出了。至于为什么?唉,一言难尽啊!
谢谢题主喜欢京韵大鼓。作为曾经做过京韵大鼓零基础教学五十期的我,很感谢有人关心和关注京韵大鼓。
谢谢每一个关心过,喜欢过京韵大鼓的人。再次感谢。
原来是刘,白,张三派。张小轩派没有什么传人,没落了。后来有了小彩舞,就有了刘,白,骆三派。
刘宝全刘派最擅长金戈铁马的段子,高亢有力,后学者孙书筠先生,小岚云先生各有特色。学者甚多。代表作以三国,水浒段子为主
白派善于婉约,行腔凄婉绵长。发展经过老白派,少白派,又不得不提后来的阎秋霞老师。后学者基本学阎。代表作红楼的段子为主。
骆派自成一格,老先生先学京剧,后学京韵,行腔既脆响,又柔美。最经典作品 红梅阁,伯牙摔琴,剑阁闻铃。
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