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年代,四段故事,平行发展,在人物、情感、境遇上又有一定的联系。
四个年代:2000年之后的北京;1962年的北京;1938年的昆明;1923年的北京。
电影一开始,就有旁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这个问题一出现,就给人“我的目的 不是要给你讲一个故事”的感觉。
电影里,却说了四个人的故事。而这四个故事,都不是要给你讲故事。这种结构很难把控,这种做法也很冒险。
但是在我看来,几个故事都有一个核心,拿片中的一句台词来总结的话就是: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一头一尾两个人物两个故事比较短。2000年后的北京,广告人陈果果因为一个奶粉项目接触了农村来北京生四胞胎的家庭。1923年的清华大学学生吴岭澜,终于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弃实科学文科。
看到电影《无问西东》好评如潮,我遁入了一种自我怀疑的漩涡,还是想聊一聊观感,唱唱反调。
我们都已经知道,《无问西东》是清华大学校庆片,卡司阵容强大,一个“只问盛放,无问西东”的概念非常厉害——对清华的理工科院校印象有了些微扭转,仅从这8个字来看,的确是有底蕴、有人文情怀的名校气质。
(清华大学,来自网络)
我一直觉得当下的中国电影在叙事上有一个重大误区,一家之言,斗胆说一句:眼下的中国电影很喜欢在叙事结构上玩儿花活,近几年来,我们已经看到很多顶着“口碑佳片”标签的华语电影在使用复调叙事。随便举例,李雨禾导演的《提着心吊着胆》、曹保平导演的《追凶者也》,以及还在线上苟延残喘的动画片《大世界》……复调叙事让电影在叙事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级感,如果再加上昆汀式的闭环结构,似乎就开放了电影创作新天地。
真的是这样吗?
《无问西东》选取典型人物的典型片段,讲清华校史,甚至不惜将北大、清华、南开共同筑造的西南联大模糊成一家功勋,坐在电***里,我感到创作者代替影片在对我说话:“我们要诗意,要一种清新渺远的史诗感,不能沉重,整个片子要非常超然。”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影片从头到尾用极其散漫的节奏和硬坳出来的诗意将四代清华人的四条线索混乱地串在一起,我们看到——总在莫名其妙的时候硬切,总在可以推进的时候过渡,转场过程中不时漏出几个不知所云的废镜头让人摸不着头脑。
(四代清华人,来自网络)
电影明星有章子怡,王力宏等,都是有名气的演员明星,歌手明星,可是看了以后,心中很茫然,一头雾水,电影拍的挺好,可是看不懂在讲什么,这是我看电影以来最摸不着头脑的,问了问身边的人,都说演了好几个故事,串接在一起,好吧。我只好装作听懂了。
有没有哪位大神来帮我解答一下,让我不再迷糊下去,求指点迷津👉!!
1、一般我看了电影过一两个小时,才会回过头去回忆一下,并做出自己的首轮判断和评价
2、我是首映这天下午去看的,竟然观众非常多,电影都开始了十分钟了,都还有人往里走啊走,目测几乎全是张震的迷妹,竟然在周五下午偷跑来看《无问西东》
3、先说说这部电影的总体调调吧,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时时刻刻都在体现一种”我是精英“,”我是中国最牛大学“的傲视天下的气质,不过人家水木清华确实是中国第一,也无可厚非。这部电影呢,非常适合那种看《芳华》的时候,心理活动是,好烦啊我这么有品位有格调的人,为何,要和这些十年进一次***的怀旧大妈大爷一起看电影?的,那种观众
4 其实呢,我们可以把这部电影,看成是清华版的《芳华》,但我个人喜好程度呢,是绝对超过《芳华》的。《无问西东》的尺度,实在比小心翼翼还是免不了被折腾的冯小刚大多了,好多好多内容,心里都捏一把汗,啊这也敢拍啊。怪不得,从开拍到现在,过去了整整六年时间,才正式上映啊
5.六年啊,六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个人!这六年,几位主演全部从单身狗,到结婚生子,但论如何抵挡这六年的杀猪刀,个人觉得张震>教主>陈楚生>宇直>章娘娘,女演员真是吃亏啊,不过那时的章子怡,还是能演很清新的少女的,六年后显然已经不能了
6.六年前,还是电影胶片拍摄的最后时光啊,现在都是全数字拍摄了。《无问西东》打着可能最后一部华语胶片拍摄的旗号。不过呢,由于后来应该补拍了,我都能看出哪些是胶片,哪些是后来数字补拍硬做胶片效果的。甚至胶片上的爆点都没修,是故意营造胶片感么?画面挺美,不过很多特效……还是有点一言难尽
浙江近现代出过的名人数不胜数。周恩来,鲁迅,秋瑾等等。还有现在国人家瑜户晓的首富钟睒睒,马云,黄峥。
周总理,鲁迅,秋瑾都是浙江绍兴人。他们的生平,事迹国人家喻户晓。他们是浙江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浙江是经济大省,互联网大事。阿里巴巴,拼多多,农夫山泉都是国人熟知的企业。也是这些创世人成了首富,也是浙江的名人。
浙江的杰出人才很多很多,这里只举示三位女性名人:
○三毛
三毛(1943年-1991年),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黄角桠。中国现代女作家、旅行家。创作散文集《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我的宝贝》等。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逝世,终年四十七岁。2016年10月,三毛散文奖正式设立,该奖与富阳郁达夫小说奖、海宁徐志摩诗歌奖一起,并列为浙江三大文学奖项。
三毛创造了一个充满***色彩的瑰丽的浪漫世界,里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不可思议的异国情调,非洲沙漠的驰骋,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经验造就了海峡两岸的青春偶像。
三毛
○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汉族,祖籍福建闽县(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林徽因,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_a***_]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林徽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