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书商坊刻文学流派,书坊刻书

  1. 嘉靖版《三国演义》和毛版《三国演义》有何区别?
  2. 曹雪芹死后多少年《红楼梦》才出名?有哪些历史故事?

嘉靖版《三国演义》和毛版《三国演义》有何区别?

“嘉靖版”与“毛版”《三国演义》在思想观念上存有不同区别: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有庸愚子(蒋大器)作的《序》、修髯子(张尚德)的作的《引》。该书共24卷,每卷10则,共240则,有七言一句的小目,如第1卷第1则《祭天地桃园结义》。这个版本被认为是最接近罗贯中原著的版本。

毛版

书商坊刻文学流派,书坊刻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作了详细的评点。毛版《三国志演义》,正统的道德色彩更加浓厚,但在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其评点文字也多有精到的简介,故称为后来最流行的版本。近人常将它简称为《三国演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普通的各版本,均从此版出。

嘉靖版对曹操多赞颂之语,显然是出自对英雄豪杰的欣赏之情;毛版将这些赞颂之语删去,表现出鲜明的“贬曹”倾向;正统观念更为浓烈一些;“嘉靖版”对曹操祖先家世的介绍也多赞颂之语,既是对客观事实的交代,也为后文曹操在逃离京城后能迅速拉起队伍讨伐董卓埋下伏笔,对其家世全部删去,只突出其祖父是宦官,显然是出自“贬曹”的观点。

嘉靖版为代表的版本与毛版的差别不仅仅是一般版本文字上的差别,更重要是思想观念的上差别,这是学术界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书商坊刻文学流派,书坊刻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个人观点,请多指教!


毛版最流行,是集大成者;

嘉靖本,由于时间上更接近,传言最接近原著!但演义虽然是跳脱了正史的桎梏,但越靠近历史则越容易受正史和作者立场的影响

书商坊刻文学流派,书坊刻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在文本和现世世界中寻找契合的内容进行填充,使故事更有戏剧性,人物更立体化!

毛本通行,应该就是在这方面做的好,何方都能认可!

嘉靖本,接近,但感情色彩和偏见更浓!

曹雪芹死后多少年红楼梦》才出名?有哪些历史故事?

伟大作品总要经历时间的筛选,曹雪芹就如中国版的梵高,《红楼梦》就是其笔下的向日葵。《红楼梦》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在传播过程中曾招致诸多恶评,曹雪芹为此还被人身攻击。几多风雨,“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的《红楼梦》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

曹雪芹卒年

关于曹雪芹的卒年,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壬午除夕"说。根据是甲戌本脂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壬午是乾隆二十七年。另一种是"癸未除夕"说。根据是敦敏《懋斋诗抄》癸未年春天尚有《小诗代简寄曹雪芹》诗,约雪芹于上巳前三日去看花,则可见雪芹不可能卒于前一年壬午。第三种说法是甲申说。其根据是过去发现的南京靖鹍藏"夕葵书屋"本残页脂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条以下的署年为"甲申八月泪笔"。冯其庸先生在其《曹雪芹与<红楼梦>》中,表明其更倾向于第二种。冯其庸先生在查阅相关古籍后,不仅发现癸未春天尚有敦敏约雪芹看花的诗,而且敦敏之弟敦诚恰好又在甲申年的第一首诗就是《輓曹雪芹》(见《四松堂诗抄》),诗中说:"晓风昨日拂铭旌"。诗句的时间明确,内容似在表述"昨日"刚刚埋葬了雪芹。由此看来,冯其庸先生对雪芹之死自以癸未除夕的论证较为合理。

《红楼梦》的传播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八月十六日,吴云在《红楼梦***序》中说:"《红楼梦》一书,稗史之妖也,不知所自起;当《四库书》告成时,稍稍流布,率皆抄写,无完帙。已而高兰墅偕陈(程)某足成之:间多点窜原文,不免续貂之诮。"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曹雪芹原本80回《石头记》开始在社会上以抄本形式"稍稍流布"还是程高本120回《红楼梦》在乾隆五十六年底刊印问世,都是发生在书禁、文网逐渐放宽之后,而非"书禁最严"之时。

前文中我们***用冯其庸先生的观点,曹雪芹应为癸未除夕而亡,即乾隆二十八年。程高本在乾隆五十六年刊印问世,最先流传的抄本可见更早。大文学家袁枚读了明义《题红楼梦》二十首,在其《随园诗话》卷二转引第十四首时作"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因那时袁枚尚未见《红楼梦》原书,不知明义写的是小说第三十四回关涉林黛玉的事典,又加上他将明义的"愈觉"误作"憔悴",将"慰言"错作"强言",而由误记的字面去推测,至于错会诗意,竟然以为诗是题红楼中欢笑的女校书。据《随园诗话》标记的写作时间推测,袁枚这一段话约写于乾隆四十五年。彼时《红楼梦》尚无印本,袁枚当未见《红楼梦》,他应是由明义《题红楼梦》诗的小引得知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曹雪芹去世的二十年左右,《红楼梦》便已流布于民间。《红楼梦》一书问世时恰逢北京乃至全国刻书的"盛世",清代北京刻书业起于顺治朝,兴盛于康雍乾三代,成为中国刻书发展史上最为发达繁荣的历史时期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红楼梦》120回本以木活字刊印于北京萃文书屋,世称"程甲本"。数月后,程高经过校勘"纰缪"后再度刷印,世称"程乙本"。《红楼梦》程高刻本刊印后,各地书商乘风跟进翻刻。嘉道以降,坊刻《红楼梦》遍及大江南北,远及海外。

《红楼梦》的"黑"与"白"

"《红楼梦》一书,始于乾隆年间,后遂遍传海内,几于家置一编。"对它的续写和改编,在程本面世之初就已开始,并很快蔚然成风。物极必反,《红楼梦》的超高人气在凸显其文学魅力的同时,亦招致诸多恶评。一些出于一己之目的、自家之立场而恶意造谣者,视《红楼梦》为***,欲烧其书毁其板而后快的仕宦,对流行的《红楼梦》和其作者曹雪芹一并仇视。如毛庆臻,他于《一亭考古杂记》记及"京板《红楼梦》"在江浙的流行情况,并载录了他所谓的传说,言"作俑者曹雪芹"因"其诱坏身心性命者,业力甚大"而遭了阴司报应,称"入阴界者,每传地狱治雪芹甚苦",指出"以林清逆案,牵都司曹某,凌迟覆族,乃汉军雪芹家也"。如此诅咒曹雪芹,显然已不是以讹传讹,实为无中生有、捏造证据。曹雪芹因《红楼梦》暴得大名,得道学家的诅咒也是无奈。

相反,诸多骂名依然没有阻碍《红楼梦》的销路。《红楼梦》不但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出现翻刻重印的风潮,而且迅速走向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缅甸、俄罗斯等国家。据现已发现的记载证明,早在"程乙本"印行的第二年,即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日本宽政五年,南京王开泰寅贰号船有九部十八套《红楼梦》从浙江乍浦港运往日本长崎。大庭脩《关于江户时代唐船持渡书的研究》、伊藤漱平《红楼梦在日本的流传》,都作过详细的报告。继此之后,长崎"村上文书"中还记载了清嘉庆八年(日本享和三年)有亥七号船载《绣像红楼梦》二部四套到日本。大约在这一时间里,《红楼梦》刻本先后传到朝鲜半岛和越南、俄罗斯。据韩国学者崔溶澈的报告,朝鲜李朝王宫乐善斋藏有120回《红楼梦》专供喜欢此书的王妃阅读。上述引录文字足以证明,自乾隆五十六年程高本《红楼梦》行世后,此书已经从北京走向世界。

《红楼梦》的文学创造是中国的,它的艺术影响是世界的。真如永忠哭曹雪芹诗所说言"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不是情人不泪流"者,凡有情人读了《石头记》都要"泪流"也,反之,凡读了《石头记》而"不泪流"者,皆不是有情人也。《红楼梦》可以说是写尽了世间情,赚足了世界人民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