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聚集了以北京为中心,包括北方和东北以及西北等地区的作家。他们主张自由主义,作品的内容风格相对自由,不规整,不拘一格,在创作上很具特色。新月派和论语派。
京派的基本风貌、特征: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扬抒情写意小说的长处,熔写实、记“梦”、像征于一炉;平和、淡远、隽永的风格;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
京派文学,指30年代以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作家的文学创作流派,作品以描写***为主,与海派文学以揭露社会黑暗面为目的的文学流派形成较大反差。
无产阶级文***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作用。这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用而形成的。
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以夺取***为中心的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工具。三大文学派别(潮流)创造了不同的文学景观,但又统一生存于30年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因而在整体文学的张力场上又显示出某些共同的趋向。
【1】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主要影响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首先是白话文兴起。接着是各种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闻学社团的蜂起:主要是: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派。
1、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2、新格律诗的概念 “新格律诗”是新月诗派在20年代所提倡的一种诗歌。它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其理论核心是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即音乐美、色彩美和建筑美。
3、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4、主题:人性、社会、革命。理论有:以人为本、新写实主义、社会主义。分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和中国传统现实主义。
5、中国诗学没有系统完备的意脉理论,然而古人言论之总和昭示了中国古典诗歌意脉理论的客观存在。现当代尚未把意脉作为诗学理论进行专题研究。
6、《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杰作。诗人把黑暗***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
1、严格地说,茅盾属于“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剖析派”作家。
2、严家炎《中国***流派史》:从思潮流派角度充分肯定了茅盾***的文学史意义,精深地概括了“社会分析派”具有“***家的[_a***_]、社会科学家的气质”的创作风貌,肯定了新文学发展中的 这一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
3、茅盾本身的创作属于左翼文学,他是左翼文学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左翼文学本身包括许多,是当时具有共同创作倾向的人组成的一个文学流派。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