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的《枫桥夜泊》确实写出了苏州寒山寺的夜景,渔舟、灯火、寺院、钟声等,很美的意境展现在读者面前,象一幅浓淡相间的水墨画,把江南水乡的美描绘的淋漓尽致……
而由这首诗创作的歌曲《涛声依旧》,我也挺喜欢的,百听不厌……到***歌厅必点之歌,太动听了。
所以说,经典就是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传颂度广,流传千年……
《枫桥夜泊》的一寺一钟声有着怎样魅力?因为这首诗,是张继写在寒秋的一个深夜,月亮落下去,乌鸦在空中啼叫,秋松布满了整个天空;江边的风速和船上的渔火,陪着思乡的旅客辗转难眠。苏州城里寒山寺的钟声。在这寂静的夜里飘到了船上。寺里住的都是僧人 他们只有孤灯陪伴,而是寺里的钟声,更让人忧伤。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更觉得自己孤单无助,思念家乡的心情越来越重。对于远在他乡的人来说,这首诗更有魅力。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抛却创作背景,这首诗歌简单来看是一首羁旅思乡之诗。羁旅诗歌和思乡一直以来都被广泛书写,是汉语诗歌的重要一部分。
诗歌大意是月亮落下的时候乌鸦鸣叫,寒气袭人,对着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抱愁而卧。半夜听见远远的钟声传来,那是来自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呀。
全诗只一个“愁”字,通过“月落”“乌啼”“霜”“江枫”“钟声”“客船”来描写,怎样的愁并未说明,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侧面烘托,这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借景抒情。对于寒山寺只是提到其名而未做详细说明,一方面由于诗歌的形式不容许,毕竟诗歌是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一方面通过“钟声”这一意象来带过,即满足了诗歌中留白的要求,极具想象空间,引人遐思不已。
因为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而声名鹊起的景点很多,然而真正去了以后却难免失望。这就是现实和想象的差距。所以在一首诗歌里做一场梦远比去实地更有意思。这是我参观黄鹤楼的一点感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