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国外的虚构文学作品,国外的虚构文学作品有哪些

  1. 专注于非虚构写作的团队ONE实验室解散,什么是非虚构文学?你有哪些推荐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专注于非虚构写作的团队ONE实验室解散,什么是非虚构文学?你有哪些推荐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近年来,非虚构写作似乎成了比较热门的一种写作形式。起因也许跟纸媒的颓败有一定关系。一大批擅长***访、调查、深度挖新闻的记者都空了出来。但并不是能进行新闻写作就能进行非虚构写作。非虚构写作能够让一部分记者把之前得到的新离写作训练用出来,但又比新闻写作多一些构建故事、细节描写、文学质感等方面的要求。这使一部分仍有新闻业“对真相的追求”这种理想、同时还有文学素养的人感到找到一条综合的路线。

当然非虚构的热门起来,根本上讲还是跟金钱分不开关系。据说特稿《太平洋大逃杀》始发于《时尚先生》之后,曾于2016年被乐视影业买下,交易价格在百万元级。而后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几个阅读量粉丝量都不少的非虚构写作平台,ONE实验室、界面正午、真实写作***、网易“人间”、三明治……在这几个平台里,ONE实验室可能是影响力最大的,界面正午被评价为“从心所欲”,不追求流量,只追求质量,而“真实写作***”则被评价为最接地气、“高级版的《故事会》”等等

所以ONE实验室的解散也许确实意味着是非虚构写作的一个“失败”,但也许称为失败为时过早,非虚构写作把人们的眼光从虚构的影视故事、连续剧故事中拉到更真实的生活质感里,让大众对真相的需求和爱好都有无形的熏陶;同时非虚构因为素材的深入和完整,让大众对新闻真相的探讨力也在加强,对写作者的综合能力提出高要求,这种形式的写作将会是一种生命力持续旺盛的写作。

国外的虚构文学作品,国外的虚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非虚构,与虚构对应,如果把概念放的宽泛些,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都可称之非虚构文学创作,这一概念来自西方,目前在中国非常火,但是在国内对非虚构还没有很明确的界定,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特稿”,也就是问题里提到的ONE实验室所产出的作品,也属于这类。

这里介绍几本非虚构写作的作品。

1、《二手时间

国外的虚构文学作品,国外的虚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知道了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她在去年来过中国。在《二手时间》之前,阿列克谢耶维奇写过阿富汗战争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而《二手时间》则是她根据多年不间断的聆听,以口述***访的方式,讲述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前苏联所有国家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们为梦想破碎而付出的代价。苏联消失了,很多人难以接受。87岁的瓦西里·彼得罗维奇***,但给救回来了。中国作家李宗陶形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字像《圣经》一样简洁,“在简洁之中留有空间,这就是文学的空间。”

2、《那些说不出的慌张》

前面提到李宗陶,这里就也推荐一本她的书。李宗陶可能是中国最好的人物访谈作者,这里或许都不用加“之一”,《那些说不出的慌张》里收录了由对龙应台、林青霞、贾平凹等多位名人进行的***访而写成的稿件,当她在写人的时候,做到了有料、有趣、尽量客观而又不为主观避嫌。其中最为成熟的,也最为接近我对非虚构理解的一篇是《干露露:中国制造》,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到干露露的生活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能对“造星”这个生态链有个初步的认识。

国外的虚构文学作品,国外的虚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出梁庄记》

非虚构写作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

无论是乔治·奥威尔的关于西班牙内战的文章,还是杜鲁门·卡波蒂《冷血》,甚至现在我们熟知的给《纽约客》撰文的何伟和欧逸文,他们都是这一写作形式的身体力行者。当然,从具体而微上,每个人的写作总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比如何伟与欧逸文,虽然同为前《纽约客》驻京记者,两人都以非虚构写作为载体写作,但何伟的关于中国的报道显得更倾向于小人物,就如同他的《江城》一样,而欧逸文的报道更倾向于那些在时代大潮浪尖上弄潮儿。

非虚构性写作相对于新闻报道似乎是远离了真实性,但是实际上正相反,所谓更广泛的真实性意指一种“虚构可以让真实的更加真实”写作手法。举个简单的例子,记者去报道一场***,只能描述他看到的***现场,最多加上几个目击者的证词。如果用非虚构的写法去报道一场***,***现场只是发生的结果,写作者需要利用现场的细致观察,加上对目击证人的***访,再对对***发生之前的众多因素的合理推演,结合作家的想象力,填补***发生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会对悲剧的结果造成任何改变,反而是加深了悲剧发生的必然性,让我们对***本身有了更清晰而直白的认识。在非虚构写作中,一个精彩而合理的、符合逻辑发展、附加写作技巧和想象力的好故事会加深我们对事实的认识,而不会产生喧宾夺主的相反效果。要知道,同样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访和观察之上,新闻渴望的是最大和最多的真实,而非虚构写作渴望的是最精彩难忘和最深刻的深度真实。换句话说,再好的新闻报道也只是昙花一现,今天的报道,明天会被新的报道冲洗掉。而一篇好的非虚构写作建构起的人物和书写的***,多少年后依然会被铭记于心,回味再三。

当然,所谓有价值的新闻并不是很容易取得,这并不是说这个时代缺乏有价值的新闻,而是因为新闻只是表面,掩盖在这个新闻之下或者新闻背后的故事,才是更有价值的。一个普通的新闻只是冰山一角,借用海明威的冰山写作理论,一个普通的记者去报道,也只是看到海平面上的部分,真正的冰山掩藏在平静的水平面之下。冰山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写作者选取的角度有多宏观。而能够深入到冰山之下,深渊之中,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新闻写作者,那些特稿记者,那些所谓的非虚构写作者。

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盖伊·特立斯就是这些伟大新闻写作者中的的一员。他对非虚构写作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总结,称之为“新新闻”。这段在《被仰望与被遗忘的》序言中的话总是被反复提及:“‘新新闻主义’虽然读起来像小说,但本质上不是虚构的***。它追求的是一种更广泛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光靠简单罗列事实、使用直接引语及坚持传统报道的严格组织形式这三种新闻撰写手段是不能达到的。‘新新闻’这一手法允许,而且要求,用一种更具想象力的方法,对人物和***进行报道;它允许作者像大多数作家一样把自己融入到文章当中;也允许作者像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作者一样,从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所报道的人物和***。”

现在有很多非虚构写作的流派,比如我们更熟悉《纽约客》驻京记者美国人何伟和欧逸文写作的那些关于中国的报道。这些非虚构写作之所以受到青睐,与他们长期在这里生活有关,他们为了写作一篇文章可以花费数个月时间进行***访。更多的时候,我们喜欢他们身上的西方视角,或者说他者视角,他们能够看到了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其实任何非虚构写作都是如此。特立斯的《被仰望与被遗忘的》这[_a***_]之所以能成为他的代表作,几十年后依然受到追捧,这就是非虚构写作的魅力,用特立斯的话说,他不是用记者的视角写作,他要像作家一样写作,“以为作家总会有些自己钟爱的话题和题材,这些东西在他的创作生涯里出现和再现都是难以预料的。作家的写作技艺不断完善,但他的那些幻想却依然如故”。

推荐书目: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美】盖伊·特立斯著,范晓琳姜伊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第一版,定价:65.00元

王国与权力:撼动世界的《***》,【美】盖伊·特立斯著,张峰 唐宵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定价:7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