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清代文学流派的纷争

  1. 古代皇家为何婚姻多乱伦?
  2. 明朝后期的内部朋党之争,为何会愈演愈烈?

古代***为何婚姻多乱伦

我们现在视角来看,古代皇室宗族的婚姻,很多其实都属于***,那么在极度推崇礼义廉耻的古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源自于古人现代人对于“***”的不同理解

根据现代的解释,***是指“夫妻或未婚夫妻以外,非同辈分的既成亲属间若发生性关系。现特指近亲***”,然而在古代在科学相对落后且***观念不同的影响下,对此却有不同认识。

△古代并没有先进的遗传学知识

清代文学流派的纷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古代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观念事实上还是很强烈的,但由于认识方面的不同,导致这种***观念或许并谈不上科学。最为典型的“同姓不通婚”原则,在古人看来,同姓之间不论是否有血缘关系都不能结婚,即禁同姓不禁血亲,也就是说现代这种禁血亲不禁同姓的婚姻,在古人看来也属于***。还有比较典型的师徒关系,现代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但在古代同样认为这属于***。

也就是说,由于现代和古人对于“***”的不同理解,有些婚姻关系在古人看来并不属于***,但在现代人看来却属于***。其中最为典型的同样是“禁同姓不禁血亲”原则,在传统的父系思想影响之下,古人认为血脉的延续源自于父系,而并不源自于母系,因而在古代的婚姻关系中,对于“同姓”婚姻是严厉禁止的。

清代文学流派的纷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表亲婚姻在古代是合法的

而这种“禁同姓不禁血亲”的原则,极容易造成表兄妹或表姐弟之间的婚姻,但在父系思想的影响下,古人对这种婚姻不仅允许,甚至极为鼓励,认为这是“亲上加亲”,然而这种表亲婚姻在更加重视“血亲”的现代,显然属于***。

我的回答:

清代文学流派的纷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认为这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古代皇室的人,他(她)们身份地位优越高贵。自出生就享受着饭来张口,穿衣不用伸手的锦衣玉食生活。不为生活而愁,不为前程而犹。终日继年无所事事。于是呼,就应了古人的一句训言,“饭饱生余事,饥寒起盗心”。

二,古代皇室的封建约束更是多于民间。因此皇室的青壮年男女,被禁于皇宫深宫大宅内,外出不得自由。生活枯燥泛味,或寂寞孤独难耐。只得酒色纵欲,酒后乱性的事也就多了。

三,他(她)们从小就受皇帝享受“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王公贵族享受妻妾成群的***酒色生活的启蒙影响。所以在他(她)们的群体里,就会多出现一些自律不强的***事端。

这个古今中外其实一直都有,一般来说下层似乎是因为性***太少或者见世面太少,在家族内部发生种种性关系满足情欲,而这些性关系就包括了很可怕的直系亲属之间的关系!

但是***为什么这样子呢!?那自然是由于权力关系和由于权力合法性的神话起源需要有这种建构,本来可能是偶然发生的事情,但是后来就在皇族里成为一种代代相传承的陋习,以此维持皇族血统的纯净和权力交接的平稳,顺当。

古希腊埃及的神话传统里有很多***的故事,所以他们的王族之中***的事实也比较多,中国相对会好得多,但是由于人类始终无法理清楚权力来源的合法性解释,实在要解释的话,只能通过神话,而神话一定是有***成分的,大地上一开始只有女娲伏羲时候,他们怎么繁殖后代呢?生下的子女只好通过近亲繁殖才能不断的繁衍生息啊!

又或古埃及神话传统里的大地与天空的神灵是由于发生了战争,最后以***的方式达到和解,之后生下了四个子女,然后不断的又近亲***,才生下其他诸神的。这体现在实际关系的人文、人伦建构当中,自然有时候也会导致***的后果。

随便举个例子吧!克里奥佩特拉据说就跟自己的弟弟结过婚,下面这张近代艺术家的画作,可以大家展开相关这方面的文化想象和回忆。

首先,什么是***?指在法律或风俗习惯不允许的情况下近亲属之间的婚姻。禁止近亲结婚是近代从基因的角度提出的。古人虽不懂基因,但也多少有一点优生的意识,所以当时也有“同姓不婚”的规定,比如《左传》中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认为同姓通婚将影响种族的繁衍和后代的素质。但是对于“***”其实古人的概念还挺模糊的。所以,古代的***不单有道德上的也有生理上的。


比如远一点的先秦时期,婚姻制度简直毁三观。商鞅变法前,秦人受戎狄之俗的影响,父子兄弟过着共妻混居的生活,几乎没有男女有别的观念。再比如卫宣公先是和自己父亲的姬妾夷姜私通,后又抢了自己儿子的妻子宣姜。而宣姜后来又嫁给了自己的继子公子顽。(详见下面的人物关系图)并不是说因为他们是王族就为所欲为,而是这在当时也是挺稀松平常的事。要知道当时的婚制是“烝报婚”即“收继婚”。就是说父亲死了或是兄弟死了,后母和嫂子皆可为妻,总之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最低程度的降低损失,毕竟当初嫁娶也是有成本的。

商鞅变法后虽有所改善,但是观念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有这样的案例:

同母异父相与奸,可(何)论?弃市。 其意指同母不同父的人通奸,如何论处?应弃市。

弃市可以说的是秦法律中最为严重的处罚了。从这个法律条例“同母异父”的人“相与奸”可以看出,由于社会上男女之间的相对开放,甚至有血缘关系的男女也可能会发生***。

1、古代士族、贵族、门阀家族一般都比较庞大,在这种情况下,堂、表亲戚之间是有可能间隔很大的。而在民间,所谓像姑表亲之类的,倒的确有过这方面问题。所以综合而看,称谓是其次,家族大小比较重要。(明朝末年崇祯年间统计,朱姓宗室人口几十万,所以说……)

2、像五服,早期是指五种孝服,就是侯﹑甸﹑绥﹑要﹑荒这五服。后来,根据这种关系,产生、发现了五服之间的关系后,出现了五服不婚的说法。但话说,大家族之间,出了五服简称也仍然是堂、表关系。比如红楼梦那种……而早期,商鞅变法之前,这种问题也是困扰秦国,导致其不能发展一个主要因素。现在咱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前后秦国变化之大,可话说真没多少人知道,变法前秦国是什么样子……

3、近亲结婚不是完全就会产生问题新生儿,也有一定的概率会出现正常意义中所谓的天才。当然,这概率较低,而且多代近亲结婚出现天才的可能性基本等于零……

4、近亲结婚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后代对于遗传病症的概率增加,话说从宏观上看,多代近亲结婚对社会的贡献是很大的,因为会将这种遗传病淘汰出去。既然你提到了保证血统,那么不得不说的是,历史上有不少家族为了所谓的纯血性,最终都消亡了。

5、实际上看,娶个异地媳妇儿生下健康后代的概率远比本地的要高的多……所以说嘛,混血儿普遍聪明漂亮不是没有道理的。

明朝后期的内部朋党之争,为何会愈演愈烈?

明朝之亡,实亡于党争。而明后期的朋党之争指的主要是东林党与齐、楚、浙三党之争和后期与阉党之争,至于明朝为何会出现党争的问题,这就得从政治架构等方面来讲了。

朱元璋废相后政治架构的变化。

废除丞相制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而做的这件事,从此六部直接面向皇帝,上承天子、下达百官,然后朱元璋仿照宋朝设立了四殿二阁(中极殿(又称华盖殿)、建极殿(又称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共六位大学士岗位以做朝政顾问,而这一设置是明内阁制度的雏形。到朱棣靖难后,朱棣常年在外征战,对朝政国事逐渐力不从心,所以派解缙、胡广、杨荣等人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而称为内阁,解缙成为第一任内阁首辅。内阁制度至此建立。

此时明朝政治的结构就是皇帝、内阁代表的文官集团、开国功臣与靖难功臣等功勋集团,此外还有御史台、宦官机构等特殊存在

而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开国和靖难时留下的勋贵大多战死于土木堡,从此皇帝并有意扶植起宦官这一特殊力量在需要的时候来制衡文官势力。

但不管这些人如何你来我往,他们最后服务的对象同样都是皇帝。

万历以后的变化,党争的开始。

万历之前,朝堂之上也有纷争倾轧,但是不管怎么闹,最后还是有本事的留下来,对于国家而言这是好事(如张居正与高拱之争,徐阶与严嵩之争)。而他们最后服务的依然是皇帝。

但万历时,因为太子人选的人问题,与朝臣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国本之争”。最后,支持朱常洛的内阁大臣们胜出,神宗从此便懈怠朝政,开始了三十年不上朝的生涯。从此朝堂之上党派林立,党争迭起。如明末三大案很有可能只是因党争而弄出来的一个阴谋,而明光宗朱常洛也很有可能是党派斗争的牺牲品。

正如此,明光宗时,党争愈演愈烈,移宫案后,东林党取得熹宗朱由校的信任后达到巅峰,然后全力打压其余三党。而这三党在走投无路之下投靠了魏忠贤,组成了阉党。

历史已经证明,东林党这群所谓的君子斗不过魏忠贤这个真小人,被魏忠贤以三案为契机,罗织各种罪名,最后以一本东林点将录将东林党几乎杀的一干二净。

我们总结以上。

  1. 党争愈演愈烈与朱元璋改变制度是无关的,如果有一位强而有力的皇帝(如朱元璋、朱棣)或者一位强而有力的首辅(如张居正、杨廷和),党争都是万万不会发生的。
  2. 党争愈演愈烈与万历本身不理朝事有大关系。
  3. 党派之间的争斗将一切抛在脑后,没有国家也没有江山社稷,为了打压它党是无所不用极其,只要非我党徒,即使你能力再强,再怎么忠义,也要给你打压下去,明政治生态的破坏就源于此。

明之衰败,正源于此。明,实亡于党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