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民国文学的流派

  1. 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分裂成了哪些派别?其中哪一系军阀势力最大?
  2. 文盲率高达90%的民国为何多“大师”?

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分裂成了哪些派别?其中哪一系军阀势力最大?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病死。十月,袁世凯接替李鸿章成为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至此以后“北洋派”这个称呼开始出现。对于袁世凯而言,他毫不避讳地称自己是李鸿章政治衣钵的继承人,甚至以此为荣。

袁世凯是李鸿章的继承人,同样北洋派的根基也是传承于李鸿章的淮系。清朝灭亡后,北洋系成为了中国军阀势力的总称,以袁世凯为核心,其骨干主要来自小站练兵时期北洋新军的将领们。在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北洋军阀的势力遍及全国,因此当时北京***又称为北洋***。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郁郁而终,北洋系中无人有足够的威望来统领整个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开始出现纷争,结果分裂成了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民国文学的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谈起北洋系就不得不说说北洋军,我们知道李鸿章时代有北洋水师,但却没有北洋军的说法。真正的北洋军是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将定武军扩编为新建陆军时才出现的。这支新式部队***用近代德国的陆军制度,并全部***购了新式武器。

1899年,袁世凯在镇压义和团时趁机扩大实力。1901年,张之洞在南京编练的自强军又被袁世凯收入囊中,成为了后来北洋军的一部分,到了1905年,袁世凯编练出了六镇北洋新军,这是清***精锐中的精锐,其人数为7万余人,这些人成为了后来北洋军的基础。

1912年,袁世凯整编全国军队,全国共三十多个师及五十多个旅,加上杂牌部队,人数为120万人,而袁世凯嫡系的北洋军约占总兵力的一半以上。

民国文学的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对北洋系混乱的军制进行了调整,这也是北洋军阀对近代中国军事制度的一个贡献。当时,全国各地的军阀编制混乱,有新军、旧军之分。袁世凯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调整全国军队编制,镇原来的“镇”为“师”,随后又调整了师一级的编制。

众所周知,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大佬,徐世昌、段祺瑞和冯国璋是他的得力干将!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和冯国璋为了争权,冯国璋控制了直隶(当时国家的中心地区),组成直系军阀,而段祺瑞则依靠自己的实力组成皖系军阀。直系后来由曹锟、吴佩孚掌权,皖系在段祺瑞老后没什么作为了。东北的张作霖因联合皖系和直系开战战败后自己在东北建立奉系,后期实力最强劲,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击败了曹锟和吴佩孚。不管是哪个派系都以争大总统为目的!不过后来都被蒋介石的北伐军全部消灭了!

文盲率高达90%的民国为何多“大师”?

主要是媒体的自由程度,辛亥革命之后,***党组织多成松散型,社会成多势力角逐状态。尤其是国门大开,以及一些流过洋的学者、他们一对比、对封建王朝及殖民地时期的时局非常痛悟,故而出现了新的思想,他们得到了有抱负之人的共鸣,尤其是民国时期很多的东西打破了条条框框,比如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就是聚集了一大批有思想想改造旧中国的文化人,就这些人在中国任何时期都不会轻易进入国家高级学堂。民国的***是在长期贫瘠的土地上忽然有人施了点肥,就呈疯长了的状态。而且这些有了肥料不怕打击的***,很多都铮铮傲骨,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觉得他们这些***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

民国文学的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邀!民国出***,犹如春秋战国出列子,唐宋出八大家明清名著,乃时代的产物和历史的必然,没有什么可惊讶和奇怪的。有人处处拿民国***多贬低和否定现在社会,言下之意,说现在社会不如民国,简直荒唐和可笑!试问民国真的有现在好吗?我想除了外国列强和乱臣贼子说民国好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人说民国比现在社会好!民国出***,是因为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文盲,所以才有鹤立群鸡之傲。民国***多,是因为那时的中国以语文为主,其他学科没有现在繁多和复杂。中国刚解放初期,一个初小会认几个字就算有文化之人,现在一个本科生平常的再也不能平常了,过去写一篇文章就是作家,现在能写的比比皆是,哪个又叫作家了?说句实话,过去的***拿到现在最多是个作家,有的在数理化、生物和地理等方面还不如现在的一个中学生。民国之所以***多,多半是在文学历史方面比较出色,如果把他们放到现在社会学习,多一半人就不会成为著名***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着,民国***多并不稀奇,就和现在大学生比较多一个样。谢谢!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作答:

其一,精英教育。文盲率虽然高,但是***并来就不在大众教育序列里,他们是读完书后自修成长进而成长为了***。国民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而设,是为了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国民的整体身体以及思想素质而设。完成了国民教育并不能成为***,但是这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在天纵智慧以及自已的努力下慢慢成长为了***级人物

其二,时势造英雄,战乱出名将不同的时代能造就不同的人生,有了***在潜质,又在国乱兵战的时代成长,自然能成长为***。为何战国时代名将辈出,民国时代能人无数?都是因为时势造成了。国家战乱,自然要治国能人来治;战争频繁,自然要将军平乱。只要能做事,必然会有成就,有了成就自然就出名了。

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只有在战争年代,动荡年代才会有圣人、***、名将产生。天下太平,民富国强,就没有名将也没有圣人,这对天下百姓来说才是真正的好事。

我认为有四个原因:1、爱学习的人不少,但会学习的不受太多约束,能心无旁骛的钻研。2、能进一步上学的都是学霸在一起,比赛心态浓郁。3、受到干扰比较少,没有电视剧、电脑、手机的诱惑,看场演出就是过年。4、读书成大家的绝大多数是书香门第,遗传基因很重要(现在也有父母一般,小孩特别厉害的,但极少数,就这极少数你调查一下,他们的祖辈也是读书人的)。

民国文盲率高,说实话,民国学者大多数水平不高。但人们为什么推崇民国学者呢?因为他们还是有操守、有底线的。

这些年,报刊上掀起了一股推崇民国的热潮,什么“民国范儿”啊,“民国风度”啊,我对此并不反感,因为它挖掘出很多民国的不为人所知的东西。但我心里清楚,民国的学术水平确实是不高的。

刚刚看到赵鼎新先生的一个演讲,他说:“在我看来,民国没有好学者。这不是说他们的基本功和学养不行,而是说他们作为学者,独创性很差。为什么呢?他们带着‘进步史观’这副有色眼镜,把西方看得太高了。包括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在我看来,都说明费先生不太懂西方。西方社会以前也是“差序格局”,工业革命以后,中产阶级以后逐步出现‘等序格局’,他当时作为一个在西方的学生,觉得中国和西方不一样,造了一个概念出来,这个概念解释的只是表面。陈寅恪也一样,像他提出来‘关中利益集团’,不过是西方老掉牙的‘利益集团理论’的翻版。”

我觉得,赵鼎新的观点基本上是真实客观的。但是,现在很多学者独创性更差,不是说谁的博士论文写得厚、谁的“大砖头”出得多,他就是大学者。因为有了搜索引擎、有了数据库,引用别人的东西变得极其容易,像钱锺书那样的“照相机一样的记忆力”放在现在已没有太大的价值。所以,学者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独创性,看你能否发人之未发,见人之未见。另外一点,是看你有没有操守,有没有底线。

现在有的所谓学者,为了挣钱没有任何底线,什么谄媚的课题都敢申报,套取所谓的“科研经费”,也不管社会效果如何;有些学者,拿了钱,就敢公开为一些恶行洗地,不为老百姓和弱势群体说话,这些做法,才是最大的作恶。但相反,民国的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底线和操守的。我想,这就是人们怀念民国***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