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想。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即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及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同时提倡学术研究,以复兴古代文明为口号,反对宗教束缚和经院哲学,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快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人文主义以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从这些方面来说,人文主义所包含的积极一面永不过时。
人文主义一词,首先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前106-前43年)曾使用过这个词。而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将人类称为Humanity,而真正指代人文主义的Humani***这个词汇直到1808年才出现。
尽管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概念在19世纪初才得以确定,但对人文主义的研究却很早就开始了。
人文主义,顾名思义,即是以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在古希腊和先秦时期,东西方哲学家都曾以人作为主体观察世界,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文主义在东方得以保留,而在西方则几近湮灭。
因此,西方人文主义的产生,是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以后思想们对宗教神学发起的攻击而建立起来的,彼特拉克(1304-1374年)第一个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在此之前,神学将人看成是神的秩序的一部分;在此之后,科学将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两者的聚焦点都不是人本身,只有人文主义才以“人”为中心。
虽然是关于人的学问,但人文主义思想家的理论却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文艺复兴时期尽管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文学三杰”和“艺术三杰”创造出大量的描绘人的作品,但此时更多地是在神权统治下拉起人的尊严,并不足以形成系统的人文主义思想。因此启蒙运动接过人文主义的旗帜,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系统地思考。
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最大的不同,在于文艺复兴时期是个体对自然的狂热追求,而启蒙运动时期则从这种狂热追求中抽身出来,沉淀为知性的精神。这里的知性,是基于逻辑数学的思想主体,是一种不带有偏见的纯粹理性。因此,这个时候的人文主义已经脱离了人本身,科学也于这一时期衍生而来。
在启蒙运动以后,西方又对人文主义进行反思,歌德等人力图实现人文主义与神本主义的调和,并建立了“人格”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客观生命的思想体系。但它依然有局限性,即虽然建立了生命内在的客观精神,但缺乏生命本体的自觉,即所谓不能树立“道德主体性”。
纵观现代西方国家的现状,能够发现并不是人文主义在西方不起作用了,而是对人文主义的认识深度是不够的。人文主义应该是既重视理性,也重视经验的,它没办法像西方哲学普遍的逻辑分析、推理那样构建一条条的框架,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状态而不是科学研究下的物理现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