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我认为,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故事和文笔都非常重要,并不能说哪一个重要,而是两者都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如果比喻为一棵树的话,则好的故事是根,而文笔则是树上的叶,没有叶,树便不成为树,而只是枯木,了无生趣,没有根,叶没了依附,哪怕再如何疯狂生长,也是毫无骨干,难以成形。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思绪生活经历体验等故事内核,这是创作之源泉,而文笔是表现这好的故事的手段,好的文笔,能让人读来欲罢不能,深入体验体会作品的精神内核,对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等充分了解并理解甚至得到提升,得到美的享受。而差的文笔则往往让人不忍卒读,甚至直接放弃。当然,若光有好的文笔,没有很好的故事内核,想成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也只是缘木求鱼,最多成为毒鸡汤文,并无任何营养。
我认为只有好的文笔,故事才有鲜活的生命,没有文笔对事实情节的描述,没有文笔对人物动态的形象夸张,浪漫,***,那么再好的故事也会没有了生命,成了”一潭死水”,人物则成了”行尸走肉”,没有了灵魂支撑。所以,评价一部作品,一定要整体的去评,立体的去看,文笔和故事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你会循环阅读吗?有一本或几本影响你一生最深远的书吗?这样的书一定不多,一定是文笔和故事性都很好的作品,也就是通常说的经典或精品。
在我阅读和思考不会导致夜里失眠的那些美好岁月中,我持续不断循环阅读的有这样一批书: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堕落》、《西绪弗斯的神话》,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林清玄散文选》,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古都》、《雪国》、《千只鹤》,法国作家莫里亚克的《爱的荒漠》、《苔蕾丝•盖斯德鲁》,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小说《恶心》。这些作家绝大多数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巨大,但无一例外的都属于低产作家,都不是那种所谓著作等身的人。
法国作家加缪
故事是吸引人的东西,让人能够在开篇以后持续不断地看下去,并最终把书看完。而文笔则是一个起码的标准,是个人阅读的门槛:达不到这个标准,我不看你的东西。就像我在家里会客,不会接待衣冠不整衣衫褴褛的人一样。以上那些书,我看了无数遍,故事都已熟烂于胸,为什么还会反复看呢?吸引我的显然是文笔。而在我看来,文笔是个复杂的词。文笔的所到之处,往往涵盖着故事、思想、情感、品质和品位,还有情怀,而绝不单纯是句式与修辞。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意识流***,是一部故事性不强的长篇巨著,一般能看进去的人很少。海岩曾经说过,他读书受中国章回***的影响比较大,而中国的章回***是以讲故事为主,所以,他就很善于讲故事。他的***故事性强,很吸引人。作家很善于设置悬念,改编成影视剧以后出一部火一部,马上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但是,因为他的作品的文字量非常大,动辄一年几十万字,而且还是业余时间写作,一看这个量和时间的付出,我就知道他的***可能并不适合我。也就是说,我是一个海岩迷,追过他几乎全部的影视剧,但很对不起,我却连他一本***都没有读过。后来看资料,果然他被定位为通俗***作家。在相关的视频访谈中,我隐隐地感到,海岩对这一点,有些耿耿于怀。
在这个快节奏的阅读倍受冷落的时代,阅读只有好的文笔的书,一般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以自己为例,我是为了增加自身的文学修养和语言功力——注意,不是为了排除寂寞打消无聊的消遣——象《诗经》、《古文观止》、唐诗宋词,我会时不时地拿出来阅读。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现在几乎什么都不看了,因为担心失眠,担心由失眠而引起的免疫力下降。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对健康的关注超过了其他一切需求。
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是什么时候?我会这样说:那是我能够自由阅读、思考,并把这个过程中所想到的东西随手写成日记的那些个日日夜夜。那些靠近永恒的日子,是我平生最幸福的时光。那时候,白昼的轻风和日光,夜里的夜气、星空与蝉鸣,对我是有意义的。
看一部作品,各人有个人的观点,有人喜欢他的文彩,有人喜欢他的故事,我看一部作品我不看他的文彩好与不好,关键是看他的故事情节,有没有现实意义,有现实意义的才会另人心动另人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6893.html
上一篇
欧亨利的文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