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张之洞文学流派是什么

  1. 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以中兴四大名臣为代表的汉族官僚是如何崛起的?

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以中兴四大名臣为代表汉族官僚是如何崛起的?

回答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张晶

对于中兴四大名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另一种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晚清时期,以中兴四大名臣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崛起,他们既是维系清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动摇清王朝的潜在威胁。汉族官僚的崛起与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农民起义直接相关。

左宗棠

张之洞文学流派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以前,清王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王朝,各地的总督、巡抚等官尽管是封疆大吏,但无权插手军事、财政等重要权利。此外,中央高级官员及各省总督、巡抚中,满族与汉族官员人数大致保持一定的平衡,以便相互牵制,并起到调和满汉矛盾作用

李鸿章

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爆发后,清朝常规军队八旗和绿营战斗力十分低下,最高统治者只能寄希望于地方所编练的临时军队。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趁此时机迅速壮大自身军事力量。曾国藩在湖南老家创建湘军,在对抗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国藩凭借湘军迅速崛起。为在作战中统一指挥,咸丰帝下令长江中下游四省统一归曾国藩管辖。湘军中的主要将领和幕僚也迅速成长起来,相继担任地方督、抚等要职,如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等。

张之洞文学流派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曾国藩

谢邀,看了前面的回答,真的是高手如云呐。我试着答一下。

我以为四大名臣以及汉族官僚的兴起与18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的兴起有着很大的联系。

张之洞文学流派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840年***战争以后,大清王朝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摇摇欲坠。此时就有先进思想的官僚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来改善当时的处境。如我们众所周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有后来变成“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在试图学习西方的过程当中,却又出现了两个派别:

一、顽固派。这是以当时中央恭亲王“奕希”为代表的一股势力。他们维护封建政治体制,不主张学习西方,认为天下安定的良方在于平定民心。再加上他们长期处于京城,仍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

二、洋务派。洋务派的代表就是上述的四大名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由于清朝存在“满汉不平等的思想”。这些汉族官僚总是很巧妙的被隔离在京城之外。但也正是这一点。机缘巧合的促成了洋务运动的兴起。众所周知,《南京条约》签订后,南方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这也决定了西方科技最早的从南方进入中国。而四大名臣也只不过是顺势而为趟上了这条科技革命的大船。像什么江南织造厂、北洋舰队的那个什么第一造船厂之类的。都是在南方开办起来的。

但总而言之,两者都不曾想过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所以再怎么学习西方最终还是要被列强肆意蹂躏。

满清一朝,名义上是满汉一家、满汉平等,实际上对汉族官僚是严密防控的。尤其实在军事方面,***很难掌握大量军权,多是地方低级武官。即便有少数拥兵一方的汉族官僚,最后都难得善终,比如岳钟麒、比如年羹尧。在长达200年的时间里,满族皇族和官僚对清朝的武装力量拥有绝对控制权。即便实在镇压白莲教起义和***战争中,满清统治者发现八旗兵和绿营兵已经腐朽不堪,仍然没有放松对军队的控制。

转机发生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太平天国从广西沿长江一路南下,短短半年时间攻克南京,占据江南半壁江山,大有推翻满清、改天换日之势。满族官僚及其军队的腐朽无能在这场巨变面前暴露无遗。满清统治者惊慌失措,为了苟延残喘维持统治,不得已允许地方势力举办团练,实际上是承认了汉族地方武装合法化。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乘势而起,依靠一批汉族官僚和失意文人,从办团练起家,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逐步扩张实力,组建了湘军、淮军、楚军。占据了江南大片土地作为根据地。形成了强大的武装割据势力。曾格林沁的3万蒙古骑兵在第二次***战争中全军覆没,满清统治者失去了最后的嫡系。满清***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也是为了拉拢和控制已经崛起的***官僚集团,不断封官许愿。至此,汉族官僚开始成为支撑晚晴飘摇大厦的支柱。他们的兴衰荣辱,直接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进程。

太平天国覆灭以后,曾国藩、李鸿章又联手镇压了北方捻军,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进军新疆、收复伊利,成为不朽的民族英雄。以中兴四名臣为首的地方实力派,发起了著名的洋务运动,实际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张之洞的汉阳兵工厂闻名遐迩,其产品汉阳造直到抗战时期还被中国军队广泛使用。李鸿章的金陵机器局抗战时期迁往四川,成为大后方兵器工业的主力。江南造船厂在新中国成立后再一次焕发生机,创造了多个第一。

可以说,晚晴的历史上如果没有汉族官僚集团的抗争与坚守,中国的命运可能提前三十年就坠入黑暗的深渊。晚晴中兴四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他们每个人都面临历史的局限性,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不可否认,他们也是中国的脊梁,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撑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