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工程类的文学作品

  1. 都有哪些文学作品描绘了大运河?

都有哪些文学作品描绘了大运河

世纪90年底末期,河北卫视演过一部根据刘紹棠小说改编电视剧,印象中好像是《运河人家》,濮存昕主演的,挺不错的。 后来想再看看,在网络上却怎么也搜索不到。 有电视剧《运河人家》影像资料的朋友,请给提供一下线索,后共享共享,谢谢!

文学作品描绘了大运河的如下:

一: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工程类的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三:胡曾 《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四:无名氏《隋炀帝挽舟者歌》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工程类的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李敬芳《汴河直进船》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六:李商隐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花?

七:罗隐 《隋帝陵》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工程类的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著名的明清***更是烙上了深深的大运河印记。《水浒传》中提到的宋江归宿“楚州”,是运河重镇淮安,水浒故事的终结之地“蓼儿洼”则是楚州城外的一片水泊。《金瓶梅》故事所发生的地方—山东临清、《醒世姻缘传》故事所发生的地方—山东武城是明清时期两座重要的运河重镇。《红楼梦》里也有不少关于大运河的描写。书中开篇写甄士隐一生小荣枯的故事,就发生在“地陷东南”之际的苏州阊门外,阊门正是位于大运河畔的一个重要码头。

 自从京杭大运河诞生以来,历代文人墨客以大运河为对象,创作了大量的诗词、***。

  早在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写下《汴河怀古》,其中“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诗句,重新反思了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功绩。此后历代,包括明代汤显祖、归有光在内的很多著名文学家创作了很多大运河诗词。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几乎都将大运河作为必经之路,留下很多诗作。

  很多著名的明清***更是烙上了深深的大运河印记。《水浒传》中提到的宋江归宿“楚州”,是运河重镇淮安,水浒故事的终结之地“蓼儿洼”则是楚州城外的一片水泊。

  《***》故事所发生的地方—山东临清、《醒世姻缘传》故事所发生的地方—山东武城是明清时期两座重要的运河重镇。

  《红楼梦》里也有不少关于大运河的描写。书中开篇写甄士隐一生小荣枯的故事,就发生在“地陷东南”之际的苏州阊门外,阊门正是位于大运河畔的一个重要码头。全书结束于宝玉出家,穿一件大红猩猩毡斗篷在毗陵驿拜别父亲贾政,其地点就在常州老西门古运河北岸。有红学家考证,《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由贾雨村陪同从扬州启程,则是沿着大运河进京的。

  金庸***《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在功成名就后,退隐江湖就是先从京师到通州,然后转车换船,回到扬州,这一条路线正是清代人从北方去南方,走大运河航道的标准路线。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所写的枫桥,其实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古运河途经苏州,在这里有一处小洲,而枫桥便横跨较窄一侧河面。

  现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被誉为大运河之子,他的作品描写的就是大运河两岸人们生活

从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历朝历代不断疏浚,终于有了今日之跨越南北,连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日夜流淌了千余年,不但带来了无以穷尽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丰厚的文化传统

大运河从杭州一路到北京,沿途每个城市和乡村都有说不尽的故事,也就有了丰富的文学书写。大运河之子刘绍棠对通州运河的书写、《***》中穷奢极欲的临清、《醒世姻缘传》故事所发生的山东武城、《水浒传》《红楼梦》中在大运河两岸演绎的精彩故事……古今文学中,大运河书写是一个重要元素。因为大运河不少地方几度兴衰,扬州、临清、武城等地早已不复昔日之繁花,但是故事仍旧在岁月中熠熠生辉。

我在这里要推荐的是徐则臣的系列作品。他在作品中描绘了大运河在淮安的种种景象,在历史繁华的映像背后,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幽暗一面,“花街”上挂起的***后面是受尽羞辱和沧桑的女性,“夜火车”连接的是一个个徘徊在世界与淮海之间的灵魂,“跑步在中关村”的也是走出运河小城之后打拼于大都市内心仍在淮海的风筝们。

《水边书》《***之门》《伞兵与卖油郎》等等作品,一路导向《耶路撒冷》这部煌煌大作。让“花街”“石码头”的群像在字里行间完成了自我,让一群无论如何都难以走进历史的小人物们,在另一种意义上有了自己的历史。

文学书写向来不乏大人物,英雄人物的光辉是很容易捕捉到的,但是历来对小人物的关注却缺乏传统,能够揭示内心产生共鸣的也难之又难。通读徐则臣的作品,会发现一条承载千年历史的大运河,正是有了这一个个看上去面目模糊走近了却鲜活无比的小人物们,历史才得以成为完整的历史。听说他正在写一部全景式展现大运河的***,期待。

最后引用徐则臣一段说大运河的话吧:

快二十年了,我无数次拜访过真正的花街,现在它短得只剩下了一截子,熟得不能再熟,但每次回淮安还是去看,像见一个老朋友。运河沿岸的大小码头我见过很多,它们最后成为一个石码头。有花街,有石码头,当然要有运河。我一直想大规模地写一写运河,让它不再是***中的背景和道具,而是***的主体。

义堂的《大运河》

 孔孟之乡网 “感谢义堂,写出如此恢弘的作品,在大运河申遗的伟大进程中,使得中国文学没有缺席。”说这句话的,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而他所指的文学作品,正是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著名作家杨义堂历时近三年完成的近30万字的文学著作——《大运河》。这部堪称献礼大运河申遗成功的长篇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说是几经波折。

《大运河》所描写的,是明代永乐年间济宁同知潘淑正与工部尚书宋礼联手开凿大运河,渴望使大运河能直通北京,圆明成祖朱棣的迁都梦。未曾想因为对水利不熟悉,加之不了解济宁的地势特征,使16万河工的付出都付之东流。为了改变失败的现状,而寻找到了南旺当地民间的农民水利专家白英,以化解困境。

有感于在那个人力、物力都匮乏的年代,却能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杨义堂决定着手创作一部与大运河有关的文学作品,同时也为大运河申遗助威。“我是梁山人,从小就在大运河边长大,和运河自然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杨义堂说,而他90年代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济宁工作,也搜集、积累了许多与运河有关的历史资料,“以前没有创作的灵感和冲动,但见到南旺分水枢纽后,一切似乎就都水到渠成了。”杨义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