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文学流派杨士奇

  1. 明朝著名学者,大臣杨士奇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明朝最强的内阁团队是三杨内阁,谋断侃、徐阶高拱张居正还是其他?

明朝著名学者,大臣杨士奇一个怎样的人?

博古守正,杨土奇,一手缔造了明朝的仁宣盛世。从建文朝进入仕途经永乐,仁宋,宣宗四朝从政,屡立功勋。在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幼年的杨土奇历经生活的磨难,父亲早亡。为了生活随母改嫁罗姓人家。杨土奇幼年的一件事,深深地打动了罗姓继父。在土奇八岁那年,是个祭祀的节日,罗氏家族集体祭祀祖先。小土奇看到后,想起自已的父亲,而罗氏柌堂怎会有父亲的牌位。土奇很想也祭拜自己的父亲。但又怕罗家人不高兴,就躲到一个角落里用土块做牌位,然后恭恭敬敬地向父亲跪拜。这个孩子眼里神秘的行动,被罗姓继父看在眼里。从此继父对杨土奇另眼相看,重视程度高于自已的亲生子女。让杨土奇能够得到很好学习机会。后来罗姓继父由于得罪官府被下狱。土奇和母亲的生活又陷入困境,曲折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

建文登基杨土奇因才学优秀被骋为编修,从此走上仕途。永乐朝,太子朱高炽与朱高熙的储位之争显出了杨土奇的老练,足智多谋的手段。太子朱高炽也由于有杨土奇这样的人才的支持而得以保住了储君之位。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从而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仁宣盛世的序幕。

文学流派杨士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杨土奇,也因能力出众足智多谋且忠正廉明得以仁宣两朝的首辅大学土。善终!

杨士奇他被称为数朝元老,主要是他是历经四朝(明成祖,仁宗,宣宗和英宗)的宰相重臣,非常德高望重,他称得上是一位很有远见的政治家,尽心尽力辅佐皇帝施行一系列对天下百姓有益的政治以及经济举措,让明朝早期有数十年的大好局面。他是泰和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西泰和人。1399年,经王叔英的推荐,他被召入到翰林院担任编纂官,参加编修修撰《太祖实录》。能出现“仁宣之治”这样非常好的局面,杨士奇其实是有功的。他为人豁达,度量大,不记较私人私怨。官员同僚里有小过失的,经常为他遮掩。杨士奇对民间百姓疾苦非常了解,做宰相以后,他经常关心国家太平以及百姓生活情况,而且还敢于直言,提了不少好的意见。1426至1435年这几年间,即宣宗宣德年间,许多地方屡屡遭到水旱自然灾害,杨士奇除了好几次上书请求皇上下诏书体察民情,而且更挂念安抚百姓政策的落实。他与杨荣,杨溥合称为“三杨”,他们都曾先后在四朝担任职务,是明代贤良宰相。杨士奇他很爱才也很重视人才,任人唯贤,在他举荐的人当中,就有我们熟知的于谦,况钟等。

杨士奇最著名的标签应该是政治家,而非学者。不过杨士奇也是非常有学问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翰林院任职编修,他也留下了很多诗作。

文学流派杨士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杨士奇(谥号文贞)

杨士奇是古代为官的典范人物,历经五朝,入阁四十余年,任内阁首辅二十一年,德高望重,却从不结党营私,为官清廉,忠心辅政,在历史上也有很多权贵能长久把持朝政,但能做到杨士奇这样大公无私,深得皇帝信赖,言行如一的人却少之又少。

杨士奇很有才学,对史学颇有研究,建文帝执政期间得翰林修撰王叔英推荐,参与修撰《明太祖实录》,入仕为官,成祖继位后,进入内阁任职侍讲,杨士奇可以算是明初政坛常青树,这和他小心谨慎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文学流派杨士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杨士奇从不公事私谈,成祖每次召见他时,态度恭敬,谈论政务总有独到的见解,深受成祖赏识,不久后被调任辅佐太子,朱高炽时常受到朱高煦等人诬陷,杨士奇等一干太子辅臣力保朱高炽,朱高炽才能逢凶化吉,朱高煦也只能被迫就藩。

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即位后,杨士奇任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对朱高炽不合理的政策总能忠言直谏,吕震是朱棣时期的宠臣,位高权重,为人阴险狡诈,大臣们都不愿意得罪他,但杨士奇却从不畏惧吕震,吕震不当的奏请,杨士奇总会直言反驳,为无辜获罪的大臣辩白。

当群臣都像朱高炽上奏,恭贺天下太平时,杨士奇又劝谏朱高炽让百姓修养生息,勤政爱民,深受朱高炽信赖。朱高炽驾崩后,朱瞻基继位,大臣们都在暗中议论朱高燧,朱高煦图谋不轨,而杨士奇则主张让朱瞻基安抚朱高燧,朱高煦,减少兵戈。

最初杨士奇和杨荣,夏原吉等人相处也并不和睦,杨荣,夏原吉没少在朱瞻基面前揭杨荣的短,但杨士奇却总在朱瞻基面前说起这两人的好,杨荣知道后也诚心和杨士奇改善关系,这也才有了之后的三杨同心辅政。

杨荣

总体上杨士奇是明朝的名相,是英宗时期辅政的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浦)之一,可是杨士奇是最特别的一个。

1. 杨士奇命运不好却***的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得到了一点好运气。

杨士奇,江西人(明清江西人多出人才),一岁丧父,母亲改嫁,家境不好,但是喜欢读书。后来做个县里小官也因为失职而成为逃犯,漂泊二十年以在乡间教书为生。按这个场景推演下去,杨士奇可能过一个极为平凡的一生。

可是命运之神垂青了他。建文帝时杨被人推举参与太祖实录编纂。后来太宗(成祖)时,杨士奇和黄淮等六人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六人里面居然四个江西人)这样杨士奇成为明朝第一批以内阁大学生身份参与机要事务的人

***如杨士奇晚生几十年,明英宗以后惯例: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杨士奇不是进士,入阁成为宰辅就难上加难了。

返观另外两杨杨荣和杨溥都是进士出身,他俩放在明朝任何时期,政治生涯都会比杨士奇平顺的多。

2.杨士奇是明朝内阁任职时间最长的宰辅。

杨士奇在内阁任职达四十年之久,是明朝内阁任职最长的。光是担任内阁首辅就十几年,比张居正还长!当然,张居正生前就获得太师的名号,有明一代文官里面绝无仅有。

杨士奇入阁四十年,是明朝初期的阁臣中少有的

儒家精神以及卓越的政治能力在他身上都有很充分的体现。

杨士奇用儒家思想影响皇帝朱棣以及太子朱高炽。

使他们知道儒家的治国之术对国家安定的重要性。

而且杨士奇身为内阁在位时间最长的阁老。

不仅对明朝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促进了内阁制度的完善。

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时,杨士奇有迎接之功。

朱棣刚一登基,就把杨士奇提拔为近臣。

后来又放入东宫担任侍讲,并且在朱棣北征时,让他协助太子监国。

明朝最强的内阁团队是三杨内阁,谋断侃、徐阶高拱张居正还是其他?

杨荣、杨溥、杨士奇担任内阁成员的洪熙、宣德以至正统时期的内阁被称为“三杨内阁”。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并使明代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时人咸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又以居所,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溥为“南杨”。

三杨内阁指的是杨溥杨荣杨士奇这三个人。三人是工作上最亲近的同僚,但生活中东杨和西杨二人矛盾不小,私交比较一般。

谋断侃分别是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人共同在阁时,一般以刘健为主,李东阳和谢迁为辅。其中李东阳和谢迁私交不错,而谢迁和刘健有矛盾,但在工作上一般还是共同进退的。

徐阶高拱和张居正是连着的三代内阁首辅,但这三人并不能算是一个内阁团队,因为高拱和徐阶关系一般而张居正又扳倒高拱,既然三人根本不算一个“团队”,那么作比较的话,还是只能在三杨内阁和刘李谢三人组之间比较。

首先,论对决策的影响力。三杨内阁历任仁宣英三个皇帝,经历了仁宣之治,也辅佐过年幼的英宗。因为三杨在仁宗登基过程中的助力,仁宣对三杨都是很信任的,而英宗年纪太小,当然更是以三杨为主,所以三杨对决策的影响力无疑是比较大的。而刘、李、谢三人,在弘治皇帝面前更多的还是发挥顾问的作用,决定都是弘治来做,李东阳回忆说每次开小会的时候,都是弘治絮絮不停的讲,他们三个甚至插不上话…而正德即位,这个不听话的主儿就更别提了。所以在这方面,三杨胜。

其次,论这六位大佬的个人能力,三杨都是干才,学问也不小。而刘李谢,刘健是理学大儒,也算名动一时。李东阳和谢迁是文学名家。李东阳不仅开创了茶陵诗派书法也是独步文坛。在这方面,六位大佬可以说不分轩轾。

最后讲讲两个内阁的“身后事”,三杨在的时候大明朝是仁宣之治,正统初年也算太平,但三杨去后,王振弄权,英宗也是个不靠谱的,竟然搞出土木堡之变来。正德初年,也有刘瑾乱政,此时刘健和谢迁也都不过,黯然去位,只剩李东阳一个人扎在内阁,不过老李同志比较争气,最后一股脑把刘瑾弄凌迟了,而正德虽然不靠谱,至少还比被俘虏的明英宗强。在这方面,又是刘、李、谢三人组厉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