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人物招牌动作,文学作品人物招牌动作图片

  1. 《景阳冈》中写武松哨棒折断,最后赤手空拳打虎,这样写好在哪里?
  2. 古代大诗人都有雕刻技术吗?

景阳冈》中写武松哨棒折断,最后赤手空拳打虎,这样写好在哪里?

景阳冈上武松哨棒折断。本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意这样写的。在这样的铺垫下,仅凭一对斗大的拳头,和千百斤的力气,确能打死凶恶的老虎。更显得武松武艺精湛。

武松是员步下将,其拳脚功夫独步江湖,鲜有败绩。闪转腾挪本是他的拿手好戏,如果借助器械,也显不出打虎英雄的无敌本色。

因此借助武松醉酒,一棒使空,折了哨棒,只能凭自身的本领与老虎周旋,既在情理之中,又能顺理成章。

文学作品人物招牌动作,文学作品人物招牌动作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实际上凭武松的手段,纵然醉酒,哨棒亦可收放自如,如何只使一棒就折断?还有喝了十八碗好酒,酩酊大醉,醉后打虎。这种种都是铺垫,也是施耐庵的高明之处。

《水浒传》为何能位列四大名著?只因为作者文学造诣,纵非登峰造极,亦非常可以比拟。因此武松打虎的故事在施耐庵的笔下,既显得惊心动魄,又让人荡气回肠,大呼过瘾。

主要为了显示出武松英雄无敌的事情,赤手空拳更能抓住读者的心里。

文学作品人物招牌动作,文学作品人物招牌动作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武松大英雄气概,武松路过景阳冈,在景阳冈小酒馆,武松喝了十八碗酒。

酒壮英雄胆,武松要深夜通过景阳冈。

店小二特别告诉武松,景阳冈上有老虎,已经伤害过不少人。

文学作品人物招牌动作,文学作品人物招牌动作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告诉武松,不要晚上通过,白天通过最安全。

而武松以为是店小二,想叫武松在店里住店,给店里增加收入。

所以,武松,没有理会店小二的忠告。

武松深夜酒醉,往景阳冈走去。

在武松到景阳冈下,看到官府的告示,才知道景阳冈上有老虎伤人***。

而这时的武松酒壮英雄胆,他也不肯回头,回到小酒馆里,怕店小二笑话武松。

这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在小说创作比较常见,好处是可以使文章看起来更加生动更真实

作者使武松打断哨棒的具体作用有三点:

人们一提起武松这个打虎英雄都觉得他的胆量肯定很大,的确,他的胆量是不小,但是无论胆量多大的人见到猛虎也不可能不害怕。

可以说当时的武松几乎被吓坏了,本来喝过十八碗酒头脑尚自发晕,一见老虎直接从睡觉的大石头上翻了下来,暴出一身冷汗,酒直接就醒了,可见当时他被吓得心情是多么的紧张,正因为心情紧张才会失手打折哨棒。

通过武松打折哨棒,可以看出打虎地点是在林中,书中说是在乱林下,这个很有必要明确,因为野兽捕猎往往都喜欢潜伏,通过打折哨棒更加能凸显这个场景,也更加符合老虎的习性,老虎正是藏身在景阳冈乱林中袭击来往行人的,这样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拍摄武松打虎场景的电视剧也有不少,但是有的打虎场景是夜里,有的则是在大白天,这其实都不对,武松打虎确切的时间是在黄昏的最后一个时间段,大概是十月的18点左右。

这个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如果在夜里那武松就必死无疑了,毕竟他没有夜视的能力,但同时也不能是在光线很好的大白天,因为光线好的情况下武松就不至于看不清树枝从而打折哨棒。

可见作者写武松打折哨棒除了要彰显他心情十分紧张之外,也有凸显打虎时间和打虎场景的作用,试想当时武松在紧张心理的作用下使出平生力气抡哨棒打向了老虎,但是因为光线昏暗没有注意到上面的树枝,所以哨棒被打折,这时武松肯定又是一阵心惊。

李逵在沂岭杀过四头老虎,但是他不被称为打虎英雄,而武松只打死一头老虎就被称为打虎英雄,区别在哪?就在于武松是赤手空拳,而李逵用了兵器,如果武松用哨棒打死了老虎那就显得没那么英勇了,所以作者使武松打折哨棒也有这个用意。

作者写武松去狮子楼找西门庆报仇时被踢飞手中刀也是这个意思,他空手一招就能打败西门庆,要用了刀就显不出能耐了。

那武松喝得跟跟跄跄上得岗来,酒劲汹涌躺在石板上想入睡。猛觉得一股腥风扑面而来,酒劲也吓醒了。摸起身边梢棒迎头就打,心慌不稳正打在树杈子上梢棒断为两截。那吊额白睛大虫尾巴如钢鞭一样扫来,武松后撤躲过。猛虎又是一剪武松跳到一旁,那虎见两招失势有些气馁,调头扑来,正落在武松跟前。武松见势手抓住猛虎顶花皮按了下去,轮拳便打,老虎用力刨土把眼前扒了五尺余深。武松索性骑到虎背上打了三十余拳,虎逐渐动弹不得,只有出气没有入气武松还是不放心捡起半截梢棒又乱打一通。确实虎已死亡武松也瘫软在地,武松长舒一口气准备扛起虎下山,因为力气困乏那里拾得起来,正在踌躇之时猛见草丛中又跳出七八只老虎!

古代诗人都有雕刻技术吗?

理解您的意思应该是名山大川的石刻是不是诗人本人篆刻的。

对于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不可能是诗人本人篆刻的,我国古代雕刻工匠还是很多的,因为很多佛像、牌匾、碑文等等需要篆刻,于是就产生了一大批雕刻艺人。

至于名山大川上的石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雕出一面比较平整的石面,诗人书写于其上,工匠再根据字迹进行雕刻,最后再填图颜料,一般像这种比较靠近路边而且比较安全容易到达的地方,而且字体不会很大。

另一种是由诗人写于纸上,由雕刻师利用双钩法(相当于写大字先描边一样),雕刻师一般都是有相当的书法功底的,把一副字放大描摹还是没有问题的,描边以后再进行雕刻,最后涂抹颜料。

不要小看我们的祖先,敦煌石窟、龙门石窟那么精细的雕像都能刻出来,区区几个大字而已,根本不在话下。

似乎很少,我孤陋寡闻,只知道一位:

米开朗基罗 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 Buonarroti Simoni。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个问题的答复上午本已完成,流览时一不小心删除了,已无法找回,为感谢悟空,把我的答复推荐头条首页我再答一遍。

古代的大诗人不一定都有雕刻技术,提问人您所例举的(下图)泰山石刻也不见得是一个人完成的。完成摩崖石刻大体需要三步,第一步要有名人写景记事的诗词、联语、题景文稿。第二步需要把名人文稿创作成名人书法。第三步才是到现场对文稿书法进行描摹雕刻。这三步很少是一个人完成的。诗词等文学创作、书法创作、雕刻创作共同植根于美学而不属同类,当然书法人要有诗词等文学创作的功底、雕刻者也要有一定的书法造诣。但是诗人就不见得是书法家,更不见得具有雕刻技术。

书法摩崖石刻散见于我国名山大川,比比皆是,叹为大观,这是东方古国所独有的文化现象和艺术瑰宝。同时天下名胜、名山大峒也历来是文人墨客贲临光顾的地方,他们每到一处有感于山川精妙,或作诗作词、或挥毫泼墨、或标定题景,尽显骚雅风流,文事之盛与造化之奇相映生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相补充,完璧点晴,助景增景。理当宝之。


为何这么提问呢?诗人的情怀与雕刻大师的情怀完全不是一个流派。。不排除二者包容的都有,但各有千秋。。诗能传千年,雕刻同样可以传千年,就好好发扬自己的特长吧。。什么都能成才的,只要真,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