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单县作家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1. 明代历史上三教皆通的姚广孝为何会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明代历史上三教皆通的姚广孝为何会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姚广孝(公元1335-1418年),法名道衍,出家而未离世,穿僧袍却又崇尚道术,还能组织修编永乐大典,可以说是佛、儒、道三教皆通,一身黑袍而又计谋近“妖”,是历史上著名的“黑衣丞相”。

△剧照:姚广孝和朱棣

姚广孝的幼名叫做“天禧”,字斯道。他的祖籍在河南开封,祖上随宋室南渡到江南苏州一带,姚广孝的名字是明成祖登上皇位后赐给他的。

单县作家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姚广孝的祖父与父亲都是乡村郎中,在他十四岁时,父亲劝他学医,结果被他一口拒绝,他的回答是他要读书、要干光宗耀祖的大事、当大官。他的父母全当他当时所说为玩笑,再加上姚家世代信佛,在他伯父的建议下,他的父母将他送到妙智庵,取法号为“道衍”,正式成为一名和尚

姚广孝虽然是一名和尚,却拜道士奇人席应真为师,在他门下学习阴阳数术,涵盖了天文、兵法、卜算、权谋等多方面知识

他有一次游玩到嵩山寺,碰上了善于占卜之人的道家相士袁珙,袁珙说他长的是一对三角眼,看起来又降患病的老虎,性格残忍爱好杀戮,以后一定是元朝为忽必烈夺取皇位的谋士刘秉忠一样的人,结果一语成箴。

单县作家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剧照:姚广孝

姚广孝早年爱出游且交际广泛,与当时名士宋濂、杨基等人都有交往,宋濂等人均是当时的大儒。

他在晚年组织编篡《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等书。解缙一开始没领会到永乐帝编篡《永乐大典》的意思,后命姚广孝重修,并于永乐五年成书,《永乐大典》包含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等内容高达二万多卷。

单县作家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将一个无发、无妻、无财、真正参悟透三教法理,随心所欲的智者,称之为妖僧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


姚广孝,一位披着袈裟的政治家,谋略家。元统三年,姚广孝出生于长洲相城一个郎中的家里,因父亲是虔诚的佛教徒,从小姚广孝就送到寺庙里剃度出家。姚广孝常年云游四方广交名士,同时精通佛道儒诸家之学,48岁那年经过好友举荐,他见到了20多岁的燕王朱棣,而后成为朱棣荣登九五的最大功臣。

世人之所以将他称之为妖僧,我想根本的原因在于世人看不透他。大多数人总是对自己未知的人和事物,充满恐惧和排斥。也许恰恰是因为这样的看不透和排斥使的姚广孝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且看笔者慢慢道来:

和尚,按理说已经出家,不应该再理俗世的事情了。然而,明朝历史上的和尚似乎不遵循规定,偏偏主动投身历史洪流、搅动天下,一个是朱元璋,另一个就是“黑袍妖僧”姚广孝。

姚广孝是江苏苏州人,家族世代行医,他从小潜心苦读,因此精于儒学。

14岁时,姚广孝主动剃度出家,成为一名僧人。后来,姚广孝还曾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由此,姚广孝可以说精通了儒释道三家学术。

青年时期,姚广孝云游全国,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了眼界,同时也结识了很多怪才好友。比如袁珙,明朝初年著名的相士,曾经为姚广孝相面说;

大意就是,姚广孝是一个奇特的僧人,相貌异常,三角眼,整个人的状态犹如生病的老虎,一定是一个嗜好杀戮的人,跟刘秉忠差不多。

公元1375年,积攒了相当的能力、见识和才学后,姚广孝到达了南京,以儒学僧人的身份到了礼部求职。结果,同为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仅仅授予了姚广孝僧官,给了他一身袈裟。

姚广孝当时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几年后,马皇后去世时,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姚广孝迅速离开了南京,选择了随侍燕王朱棣。由此,这个奇怪的僧人开始了搅动天下的历程。

在北平期间,姚广孝成为了朱棣最为倚重的人,虽然一个寺庙主持,但他经常出入于燕王府,为朱棣筹划各种谋略。

据说著名相士袁珙一见姚广孝,就说他状若病虎、天性喜杀;又说姚广孝初见朱棣,就说要送这位王爷一顶白帽子戴,王上加白,自然就是个皇字;还说这个和尚为出征的朱棣拒守北京,以一城之地抗拒前来征讨的百万雄师。

“黑袍妖僧”的说法,不知所据为何?黑袍、黑衣是有来历,因为姚广孝是个和尚,身穿和尚的缁衣(黑色),妖僧的确不知所由。说起来,这个和尚就和他的主子朱棣一样充满争议,至少在儒家正统看来是不行正道的。

一、姚广孝出身于当时颇为低贱的医家,因此虽然胸怀大志,却直到五十多岁都不得志

别看朱元璋出身低贱,这位开国皇帝得意后就脱离了自己的阶级,大搞儒家那套天尊地卑的等级论,而且朱元璋尤且过之,听不得亚圣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的明言,说这老夫子若是活在自己手下就该斩首。据说,朱元璋晚年一次夜游,听到个民妇说他是老头子,发了狂,让人把这民妇给杀掉了。

这样一个人建立的明朝,姚广孝出身医家注定是三教九流、不登大雅之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胸怀大志、才能出众的姚广孝要去当和尚,在他人生的大半时间里,他都是郁郁寡欢、极不得志的。所谓相由心生,姚广孝“状若病虎”大概是这样来的。

可以说,姚广孝一心要扶助一个藩王当明朝的皇帝,实际上是对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祖制、传统的挑战。

二、都说姚广孝智近诸葛、其智如妖,实际上姚广孝和诸葛亮绝不相同,诸葛一生谨慎、总行正道,而姚广孝极爱冒险、喜行斜路

史书上记载的姚广孝的许多行为都是冒险之举,随时有掉脑袋的风险。譬如姚广孝初见朱棣就敢说送给这位王爷一顶白帽子戴,譬如说他敢劝说朱棣以一郡之地就起兵造反,再譬如说他被众人称道的沿途放弃攻城、奇袭南京的***。这任何一个件事儿,倘若稍微走漏风声,都可能让他和他的主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翻翻诸葛孔明的传记,从未见孔明有这种冒险举动。

这个黑袍妖僧来头不小,他便是姚广孝。

姚广孝有诸多身份,他是和尚,是道长,是大儒,是军事家,是政治家,还是宰相。

1382年,朱元璋的皇后马大脚病死了,朱元璋挑选了高僧随诸王祈福,姚广孝遇到了一生的贵人—燕王朱棣。


后来,朱棣回到了北京,姚广孝跟着去了,成了朱棣的幕僚。

十六年过去了,朱允炆继位,刚一上任,便着手削藩,周王、湘王、代王、齐王相继获罪,贬的贬,罚的罚,蹲监狱的蹲监狱,很惨!

下一个轮到的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不知如何是好,造反吧,名不正言不顺,且成功概率不大;不造反吧,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时候,姚广孝找到了朱棣,用自己的专业—天象,极力忽悠朱棣造反。


但朱棣有所顾忌,摇摆不定,恰在这时,忽然平地刮起一阵妖风,王府的檐瓦刮掉了一大片,朱棣骇然,脸色灰暗,认为此乃不详之兆。

只见姚广孝捋了捋胡子,抚掌大笑道:“恭喜燕王,此乃天意啊,飞龙在天,青瓦坠地,意味着殿下要用皇帝的黄瓦啦!”

朱棣疑虑道:“朱允炆颇得民心,我能撼动得了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