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清代有关菩萨文学作品有哪些

  1. 敦煌壁画上端庄的菩萨,为何衣着如此“前卫”?

敦煌壁画上端庄的菩萨,为何衣着如此“前卫”?

最早知道菩萨是在《西游记》当中的观音菩萨,头戴白纱,一身洁白长服,端庄,淡雅朴素,不惹尘俗,原以为菩萨都是如此,我想这是大多数人心中的惯性想法,但在敦煌壁画中衣着少、***多、服饰中甚至有当下流行元素的菩萨不在少数。紧身短袖、露脐裙、薄若蝉翼的纱衣如此前卫的衣服为何会出现在千百年前?


这其实是人们传统认识偏差的问题,人们对古代服饰的认识多停留在明清两代,如《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衣服就是明朝的衣着为基础,而明朝的衣服大多仿制唐宋,那么《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衣着又为什么唐朝的区别这么大呢?


中国一个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承的文化多种多样,不全是保守的,如唐朝这样***的时代唐代社会开放自由,经济发达,贵族穿着讲究,壁画中层层叠叠、薄若蝉翼的纱衣,正是当时高超纺织技艺的反映,且敦煌地处中原与西域的交汇带,受到儒家文化影响较小,受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较大,女性也更加开放自由。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重要节点。在印度,菩萨是不着上衣的,用璎珞和飘带进行装饰。“佛教进入中国以后,人们觉得***上衣不好,便用很宽的飘带和僧祇支遮蔽身体,所以敦煌莫高窟的菩萨衣着会让人觉得“前卫”“潮流”。

清代有关菩萨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敦煌菩萨其实是菩萨像的一个演变,里面的菩萨都很多种。菩萨的画像和塑像是由一个由男性变为女性的过程。这个衍变过程经历了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完全女性化四个阶段。这一衍变过程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明显的轨迹。

菩萨的衣服确实前卫,在我们看来。这与当时的自然环境思想文化有关。

菩萨原型来自古印度,那里气候炎热,人们的服饰本来就是暴露很多,有些上身就是一些布片或者***。

清代有关菩萨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些壁画是大师高僧等所刻,在我们国家历史上,隋唐是一个包容开放容纳的时代,当然也接受了佛菩萨的服饰特色。

佛菩萨的形象以及场景,来自佛经,很多壁画是在还原佛经里的原文描写,比如《法华经》描写观音菩萨应以比丘、比丘尼……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这也是为什么***菩萨可男可女,有那么多形象的原因。如果观音菩萨以贵妇人的形象去度人,那么她就是一个仪容高贵,穿绫罗绸缎,戴珠宝璎珞的美女形象;如果她以乞丐的形象去度人,那么可能就是衣不遮体,丑陋***的街头盲流……

清代有关菩萨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印度没有穿鞋的习惯,我们见到的佛菩萨也都是***鞋子的,可是唐朝是穿鞋的对吧?那些刻壁画的艺术***,并没有给佛菩萨们穿上鞋子。还是尊重了原来的服饰习惯。


端庄大气和暴露并不矛盾。我们看人家穿得少,认为是不得体,可是看看非洲原始部落,在当地人看来,哪有不得体或者暴露这一说法。我们说的暴露,是因为我们的环境,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角度,着相了。跳水运动员,体操运动员,……她们穿的也不多,但是我们从来不认为她们比赛的衣服前卫哪。

西北民族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少,很多服饰民俗开放自由,唐朝又有那么多美丽高贵的丝织品,给菩萨那样的打扮,恰恰是敬畏和尊重。

心里有色,才有前卫呀,心不动,万物皆不色不前卫。

艺术是时代审美风潮的反映。唐代文化自信,本来就风气开放,唐代时的敦煌佛像彩塑,无不体现出唐代以崇尚丰腴为美的审美思想特点,尤其是一些协侍菩萨,婀娜的身姿、微凸的小腹、圆润的胸膛,让人感受到一派“胸前如雪脸如花,盛唐菩萨赛娇娃”的动人风情。

敦煌壁画人物像衣着前卫,反应了***的气象。

经济发达,统治者有气度和文化自信。

频繁的文化交流,必然会对包括服饰在内的生活产生影响。

唐朝中西交流频繁的情况下产生的,唐朝女性的服装在这个时期与别的时期大不相同,展现出了异样的风***。

唐代女子的服装发生了很大改变。

这些改变里有着取悦男子的成分,但这其中也包含着女子大胆开放的想法和对美的执着。

女性男装、打马球蔚然成风,男女之间的等级差异仿佛不再那么难以跨越。

人们在前代襦裙上加了半臂和披帛,更流行的是齐胸襦裙,因为它使人显得飘逸。

不仅敦煌壁画,唐代出土的仕女俑以及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都很好的表现了女子喜好齐胸襦裙这一时代特征

唐朝经济发展的繁荣,吸引外来人士的动力,经济、文化、服饰交流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