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岑参的文学流派

  1. 高适和岑参同为“边塞诗双子星”,为何最后的境遇天差地别?

高适岑参同为“边塞诗双子星”,为何最后的境遇天差地别?

谢邀!

高适和岑参都是边塞诗人,被誉为“边塞诗双子星”,但由于二人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所以就决定了二人的境遇也必然不同。

高适晚年任职四川而发达,虽有失职责任好在皇帝没有追究,后来还进封官职,足见朝廷对高适还是嘉奖的。虽对朋友有些亏欠,晚年内心自感不平静,但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杰出的边塞诗人被后世铭记。

岑参的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总结岑参,出身官宦世家,投身边塞风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荣光擦肩而过,仕途渐行渐远。好不容易弄了个正四品官,但却是一个空架子,虽有报国之心但却不得志,最后病死在成都的旅舍里,后人评价:岑参的一生是悲催的一生,要多惨有多惨。

高、岑二人与王昌龄王之涣并称“边塞四诗人”。

二人年龄相差约十岁,享寿也相差四五年;诗风上高诗奔放壮烈,又多次带兵参战,所以多描写将士情怀,岑诗壮丽雄奇,但他多从事文职工作,所以大多描述边塞生活,但二人诗作都有悲壮之义,才华上岑甚至略高于高适,都被后世敬仰并建馆立祠纪念;事业上,两人均是重臣之后,高做官做到刑部侍郎,岑做到郎中、刺史,官阶相差也不算大。

岑参的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以上看,两人境遇很难用“迥异”来评价!若要说“迥异”,只能说岑参后期官场颠沛波折,最终客死途中显得凄凉些,但从二人经历来看,高适是真刀实枪打过仗有战功的,而且往上一代职位也要比岑他爹高一些,所以,高比岑“混的”稍好些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当然,这也与当时唐朝国运时事有关,运气影响的成分更大些。

感谢邀请!我是花间雨屋说历史

在唐王朝时期,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为绚丽的时刻,各种流派的识人灿若星河!在诸多流派中,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占据了相当地地位。不过两人最后的结局却非常地迥异,可以我们带来很多的提示。

岑参的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可以通过各自的经历,看一看能否从中找到蛛丝马迹。

首先来看一下岑参的经历,他三十岁高中进士,在三年守候期满后,被任命为一小小的军械库房总管。满腔抱负的诗人不满意朝廷的安排,写下了诗作“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自命不凡的大诗人不得不为了生活,接受这个俸禄微薄的小官职。但与此同时,他不甘于此,通过私底下的运作,成为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也就是今天的文职助理工作,跟着部队征战边疆开始了军旅生涯。

岑参驻守边疆三年,兵败悻悻而归长安,他等待着皇帝的责罚,自以为此生再无报效国家的机会,故而郁郁寡欢。幸得在不惑之年,曾经同驻守边疆的好友,今日的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力邀,岑参再一次踏上征程。诗人保家卫国的夙愿得以达成,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我们中学课本的背诵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便是此时创作的,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在此时表露无疑。战场的厮杀无疑是惨烈的,但是作者却让我们看到了绚烂。大雪使得道路难行,而作者却将雪花比喻为梨花,暗示着希望会像春天一样很快到来。再比如“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仿佛让我们感觉到了祥和与安宁。明明身处战乱,岑参却好像置身事外,他只看到了边塞的风光与当地的民风民俗。

然而,岑参的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封常清因为城门失守,被皇帝下令处死。岑参的仕途生涯被迫嘎然而止,他此生再无建功立业的机会,后半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岑参漂泊在四川,想念长安的繁花似锦,思念长安的亲朋挚友,但长安已是回不去的故乡。这一时期岑参大都是些实景描写,很难再看到他以前的借景抒情,超脱淡定。如他描写的“三峡两壁,乱峰如戟……高如天霓,云外水积。昼日无光,其下黑窄。瞿塘无底,浅处万尺。”诗中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险恶,表达了他***重走杜甫路线的愿望。岑参在郁郁寡欢中度过了余下的日子,五十二岁时便离开了人世。

而高适比岑参年长十四岁,他像岑参这个年纪时过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农耕生活。他自力更生的同时,仍不忘记修读文化。高适就这么与世无争的过了八年,他意识到此生不应碌碌无为,于是便参军征战沙场,保家卫国。

高适在三十二岁时进长安赴考,但时运不佳,接连几年落第。他只得另择他路,加入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担任掌记。但高适仍不忘精忠报国的心愿,他一边处理枯燥的文件,一边学习如何治军打仗。高适在此时所积累的军事储备,为他以后的加官进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高适和岑参自唐宋以来一直被人们并称。他们的诗风相近,以“风骨”著称。都曾厕身戎幕,擅长以古诗尤其是七古的形式来写边塞题材,而且诗中充溢着感激不平之气。共同的背景和近似的经历形成了高、岑边塞诗的共同特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爱国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悲壮慷慨的风格。个性、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差异造成了二人诗风的不同特点:高适悲壮而深刻苍凉,岑参悲壮而昂扬豪迈;高适直抒胸臆,语言朴质,岑参寓情于景,语言瑰丽,想象奇特。

高适和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较为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也极具鲜明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军事、经济力量都已发展到顶点。在这种气氛下,一部分向往功名的文人学士把跟随边将出征作为仕进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除了谋求官职外,还写了大量颂扬边塞战争和同情下层士卒生活的诗歌,即为边塞诗。高适、岑参的诗作在其中独树一帜。开拓了边塞诗的盛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