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平民文学作品作者排序

  1. 有人说中国古代有关平民百姓生活方式的著作几乎没有,基本都是关于上流社会的,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中国古代有关平民百姓生活方式的著作几乎没有,基本都是关于上流社会的,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最早诗经风雅颂,到离骚,汉赋,乐府诗集比如陌上桑。南北朝民歌,比如:敕勒川,阴山下。唐朝杜甫卖炭翁,刘宗元捕蛇者说等,宋词辛弃疾爱国现实诗人,再到元曲窦娥冤民清小说儒林外史,20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在诗词歌赋的年代,诗人描写表达平民百姓生活只是用几句诗概括了。所以清朝时,才能看到老百姓喜怒哀乐生活状况的***。

首先必须纠正一下题主的问题,随着古代的发展,到南北朝之后,尤其是宋元明清,中国文化呈现不断下移的趋势,已经不单单属于士大夫了,怎么能说几乎没有反映平民生活,都是反映上流社会的著作呢?

中国古代主流文学形式主要可以归为: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平民文学作品作者排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赋毋容置疑是那类歌颂上流社会的文学形式,***用华丽的词藻,歌颂汉帝国的强盛,迎合君王权贵,而且文体不是一般平民能驾驭的了的,属于阳春白雪型的。具体的可以读一读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往后是唐诗宋词,事实上从这里已经有很明显下移的趋势了。唐代大诗人杜甫不就是为下层民众发声的典型代表吗?他反对安史之乱,同情下层人民,写出了《石壕吏》,《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等众多名篇反映下层人民的苦难。

而宋词,不再像唐诗一样要求严整的对仗与押韵,可长可短,事实上这样更容易被老百姓看懂。

平民文学作品作者排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往后元曲,著名的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哪一句反映不是底层百姓的面貌呢?

至于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金瓶梅》等众多作品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著作,怎么说几乎没有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的著作呢?

当然,古代确实有大量作品写的是上层贵族的作品。毕竟写文章文人是要学而优则仕的,他们想要得到统治者的赏识总不能天天描写底层百姓的生活苦难吧?因此不得不自愿或者违心的歌颂上流社会,譬如王维不就是先通过结识权贵才入的仕吗?

平民文学作品作者排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人要有文人的担当,执笔为人,担负有为下层人民发声的责任。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话,也就不难理解题主所问的这种情况出现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和平交流哦⊙∀⊙!

这个问题,应该是说我国古代,真正描写平民生活方式的***不多,而反映上流社会,达官贵人,才子佳人,文人墨客,神鬼狐仙的***比较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古代读书人是少数群体,能著书立说的更是读书人中的少数。写书的人,绝不会是贫穷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所写的书,按照写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的写作规律,所写之书,就不会是反映平民百姓生活方式的作品。

其次,古代的******,多为说书人的唱本,你想,说书人如果讲述平常百姓的生活方式,有谁会当听众呢?

所以,说书人讲述的,多是历史演义;普通农民所不熟悉,但向往的才子佳人故事;升官发财故事;神狐鬼怪传说;冤狱断案***;清官为民除害、善恶报应故事等等

再次,古代老百姓地位低下,被统治阶级,和上流士大夫、官老爷视为“贱民”,写书人崇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视清高,更看不起平民百姓,因此,著作中少有反映“贱民”阶层生活方式的内容

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所写内容,更能说明问题。

《三国演义》是只见王侯将相斗智斗勇,不见一兵一卒刀光剑影,更不见黎民百姓生活的影子。

西游记》宣扬佛法无边,为取佛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得助神仙,降妖捉怪,终成正果。与平民百姓生活无关。

红楼梦》主要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侧重写生活在大观园中的贾家的盛极而衰。描写了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没有直接描写普通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