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初中鲁迅文学作品推荐书

  1.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当代作家的作品有哪些?
  2. 推荐几本鲁迅作品?说明原由,哪个版本比较好?
  3. 鲁迅有哪些文章值得一读再读?

适合初中生阅读当代作家作品哪些

现代从五四时期到建国时期,建国时期到现在为当代,是两个不同的世代。

1、时间划分不同。

现代:1919年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为现代,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中国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初中鲁迅文学作品推荐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为当代,人民当家做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背景不同。

现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历史学上通常指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称“现代”,也就是说赤色革命,用鲜血换回的年代,应该是鲜血和汗水凝结的时代,为“现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初中鲁迅文学作品推荐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代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目前所处的时代

那么当代作家有哪些呢?非常之多。

推荐: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笔名——鲁迅,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如今,全国有11处鲁迅纪念场所,中国文学界最高荣誉之一——鲁迅文学奖以鲁迅名字命名。代表作:《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等。

初中鲁迅文学作品推荐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推荐几本鲁迅作品?说明原由,哪个版本比较好?

鲁迅先生作品集

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朝花夕拾》

散文诗:《野草》

书信:《两地书》《鲁迅书简》

文学批评:《中国***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杂文:《热风》《坟》《华盖集》正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集外集》诸编,《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诸编。

我这是开流水账单,不如说,整个《鲁迅全集》值得看一遍。如嫌太多,一时读不了多少,不如根据文章难度,和自己兴趣一些事情,来选文章。

五四时期,《呐喊》《彷徨》,五卅时期,《坟》《华盖集》正续编《野草》《朝花夕拾》然后谈情说爱《两地书》这个文学性差一些,实用性大一点。最好岁数到了再看。

四一二以后,进入革命文学时期,主打杂文,这些文章思想深刻,牵扯着颇多冷僻的学问。想深入了解历史和社会,喜欢收集金句的,可以探寻这样一个宝库。文学基础扎实的,可看《中国***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有哪些文章值得一读再读?

鲁迅写的文章,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反驳文《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墓碣文》《“友邦惊诧”论》,鲁迅的自撰文《鲁迅自传》。这些文章都被摘入《鲁迅全集》。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在白话文取缔文言文的时期,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其中的代表之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都是***称赞的佳作,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孔乙己》。

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令人深思。

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生活条件差,可即使条件再差,也不忘借酒抒情,展现书生意气。

穿长衫,一名文人墨客的形象映入眼帘。

唯一的人,这句话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诠释的妙不可言。

一个特殊的书生形象,令人窥一斑而知豹全身,凸显出了以笔为戈,将新文化运动时期那[_a***_]硝烟的战场勾描得淋漓尽致。

鲁迅一生以笔为投枪、为匕首,创作了大量包括***、杂文以及翻译专著在内的文学作品;鲁迅的文章毕竟离我们所生活的年代过于久远,而且由于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缺乏了解,特别是当时中国文坛上各种流派ì人物之间的互撕不怎么了解,因此,我认为一般的读者最好“绕过”鲁迅先生的杂文,去读一读鲁迅的***。

鲁迅先生的***都是白话文写成,应该没有阅读障碍,特别是先生的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都值得一读再读。

不过,这里我要推荐的是鲁迅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也就是《中国***的历史变迁》。这篇文章原本是鲁迅先生于1924年在西安大学讲解中国***史的讲义;讲义分为六讲;1925年由西安大学出版社出版;侯编入《中国***史略》。

换言之,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作家,同时也是历史学家尤其对中国文学作品包括***的研究都颇有建树;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有一个人在前面引路,自己也不至于走偏了!

鲁迅先生的旧体诗也写的不错;因此,《鲁迅诗集》也应该准备在案头以便随时查阅;

比如先生的《无题》诗——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如果能够真正读懂这首《无题》,将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鲁迅先生以及他当时所处的生活工作斗争的环境——

鲁迅绝非是“喷子”,而是战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说到鲁迅的作品,人们往往会想到他的***,如《狂人日记》,如《阿Q正传》等,但我却认为,值得一读再读的文章,是鲁迅的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可能有的读者并不熟悉这篇文章,但是它真的被鲁迅先生写得一波三折,婉转动人。

也许你会认为,我的评价和你心目中的鲁迅风格不符,那是因为你没有认真读过《阿长与<山海经>》

我不知道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写下这一篇散文时,他所居住的北京是否正下雪。鲁迅是南方人,他也许正穿着厚厚的棉袍,靠着屋内的炉火,目光透过窗格观赏屋外飞舞的雪花,那一瞬间,他的目光可能早已越过北国的寒冷,回到了童年的南国故乡。那里,就有鲁迅和他幼时家里的女长工——阿长。

我们所熟悉的鲁迅先生,是从照片上看到的,从课本上读到的,从纪念馆里瞻仰到的,他是顽强的,又是坚硬的,他是以斗士出现的。

可是,只有细读鲁迅先生关于故乡的文字,读熟悉他的阿长妈妈,读他渴盼已久的《山海经》,就能读懂他情趣盎然的童年世界,读懂先生丰富又温情的内心。
说真的,我喜欢这样的鲁迅,喜欢温情的、柔软的和带有童真的先生。

这样的鲁迅先生形象,绝非我杜撰,因为这篇文章里的鲁迅,就是如此!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

行文伊始,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简练的语言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目的是说明阿长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所知的平凡农妇。

接着写了“我”并不喜欢长妈妈(即题目里的阿长),因为许多原因,比如她喜欢小声窃窃私语,夏天时还在床上摆出一个“大”字,实在睡姿不雅。当然,长妈妈也很迷信和愚昧,而且重规矩,这让身为孩童的“我”很不喜欢。

鲁迅作品里,我以为《阿Q正传》值得一读再读。

建议不妨与严顺开老师主演的同名电影,一起欣赏,你会更加具有直观感。

既然题主问的是作品,我们来分析一下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

这部***写于1921年,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文中的主人公阿Q虽然不起眼,却是世界文学长廊里一个著名的人物形象。鲁迅写本文的初衷,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

阿Q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贫苦农民,他生活在旧中国的农村,贫穷得没有立锥之地,依靠打短工为生的阿Q,甚至穷得连姓名也没有,他受尽别人的剥削和欺凌。

但是阿Q不懂如何通过反抗,来争取自己权利和尊严,反倒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阿Q的特点是悠然自得、妄自尊大,同时还自欺欺人,“精神上的胜利”是他的致胜法宝。

比如他若被强悍之人欺负了,他却不敢反击,因为他却没有力量和胆量去反抗,他会在心里安慰自己:就当是儿子老子!然后,他自己就带着胜利的微笑走开了!

这种精神胜利法,使得阿Q的性格思维方式既愚昧又可笑。如此一个人物,他还不忘去欺凌比他还要软弱的人,他真是货真价实的欺软怕硬。

阿Q作为一个最底层的劳动农民,没人能看起他。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众人都很害怕,他很“神往”革命,并且希望以此打个翻身仗。不过他的革命的目的,只是想得到女人,得到房子,床,或钱财。

鲁迅先生塑造了这样一个人物,也反映出辛亥革命党人在进行革命时,并没意识到农民这一阶层的革命要求和力量,也没做到启发和发动这股力量,所以造成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变革的目的也没有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