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文学虚构,如何理解文学虚构

  1. “小说都是虚构的”,这句话对吗?
  2. 现在流行非虚构写作,很多故事取材真人真事。这样的故事更能激发阅读兴趣吗?
  3. 有人说好的小说应该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对此你怎么看?

小说都是虚构的”,这句话对吗?

这话原则上没毛病。

既然是原则,就说明是基本遵循,是一篇***的纲目。

但凡事就有例外。比如题主言及的这个问题,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尝试着试写写实***或者说纪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实***正在进行时,不过是尚没大面积铺排开、得不到一致拥戴而已。

文学理论文学虚构,如何理解文学虚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曾经有人质疑写实***的价值和意义,说如果这样还不如直接写一篇《史记》来得直接和方便。而且这种声音绝不在少数,具有很强烈的抵触意识和压制行为,简直形同铜墙铁壁,壁垒森严。

但《史记》很容易限制人的能动性和想象力,有一条很清晰的划界让诸多尝试者望而却步,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是因为史实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早已形成了既定模式,而且也过于沉实厚重,没有胆略是不敢承接这样的压力的。***则不然,它可以抛开事实的禁锢和圈闭,***用虚构的人物***来刻画理想的叙述氛围,让读者沉浸在作者苦心孤诣极力营造的故事环境之中,比写实的史书更有可看性和故事性,也更能突出作者的表述意图。

***的虚构也并不是天马行空胡作非为的虚构,而是要建立在可靠、可信、可据、可典的基础上,不能脱离生活的基本规律和人文认知。也就是说,即便是虚构,也不能写的太***、太奇、太离谱,直接把人写死或者让死人复活,都是违背科学真实的妄作,比如有一些云山雾罩、颠倒黑白的某些网络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文学虚构,如何理解文学虚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虚构,是指故事本身可以虚构,但情景、细节要绝对真实,符合人物设定的基本走向,也符合现代人们的科学认知。

图片来自网络

***写作具有虚构性,“虚构性”,是***的本质。但***的内容来自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这些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

文学理论文学虚构,如何理解文学虚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塑造的人物,可以以某一***为***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正如鲁迅所说:“人物的***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刻画的人物,故事情节描写的环境,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具有现实依据,不能说完全是虚构的。

现在流行非虚构写作,很多故事取材***真事。这样的故事更能激发阅读兴趣吗?

素材来源于生活。

好的文字文章不仅仅考量文笔,更重要的是生活常识(史记类更需要关注实事背景)。

科幻类与玄幻类仅仅是一步之遥——背景、风俗。让读者信服,“爽”文很少能让人思考或学到什么

我倒不是这样认为。非虚构写作虽然取材于***真事,但终归还是有形成一个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能否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关键还是要看它是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情节是否曲折、内容是否新奇、读后能否引起共鸣、宣传的思想是否积极向上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非虚构写作现在虽然流行,但毕竟它有报告文学的影子,也有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如果单纯的写成报告文学的样子,毕竟就会一样被淘汰;而如果太真实了,则免不了成为新闻稿件。

所以,非虚构写作还是要发掘它文学作品的特点,力争从文学性上吸引读者,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兴趣,这才是非虚构写作发展方向

素材源于生活,更容易得到共鸣。

就像之前很火的《都挺好》就是反应了最真实的原生家庭状态,才会引起那么激烈的讨论,各种有关的话题铺面而来。

因为贴近生活,所以每个人都能从中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影子,家庭上,工作中,生活里....

平凡的,最朴实的,最写实得,最接近我们生活的,这些题材,只要是好的内容,都不会被埋没,都能激发我们的兴趣。

总裁也好,国家干部也好,明星也好,社会名人也好,这些人再多,也多不过咱平凡人。

真实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力量。

虚构的故事再巧妙、再精致,但始终是***的,而真实的故事本身就蕴含了极大的能量,这个能量可能来自人性、生活、生命、社会、时代等很多元素,这些东西叠加在一起,就有了天然的力量。

***真实贴近人的生活,更容易让人接受,当然更能激发阅读兴趣,比如“正午故事”,就是很棒的非虚构写作媒体。

虚构的故事好还是真实的故事好?

作为一个写作的爱好者,我可以说说我的实践体验。

首先要说明的是,虚构的故事再好,也不会比真实的故事更鲜活生动。很多写***好者都有这个体会。这才有作家拼命到生活中去挖掘素材。

任何一个作家都会哀叹,即便自己的脑袋再灵,自己虚构出来的故事也没有真实的故事鲜活生动。

但也不是说,作家就不要虚构了。虚构的故事也可以让读者看的津津有味。

虚构的故事,一般都是启发了读者曾经的生活体验,拿这个体验当拐棍,去体验那个虚构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比起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读者从没看过的故事来说,自然是低了一个层次。

这样真实的鲜活生动的故事,是作家坐在书斋里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

聪明的作家都知道,自己的大脑容积是有限的,认知、储存和生活体验也是有限的,但大众的大脑是无限的,把大众的大脑扩大到自己的大脑里来,把大众的认知、眼界、语言方式放到自己的脑袋里,比作家憋在家里想要多快好省的多。

当然,作家还是要如蜜蜂酿蜜一样,把***集来的故事加工改造一番。

有人说好的***应该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对此你怎么看?

传统的好的***就应该是这样的,三分史实,七分虚构。

***的创作是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以史实为基础打造框架,然后虚构出精彩情节,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好***。

精彩的故事情节,让读者的思维跟着作者一起往下走,枯燥的故事情节,读者就可以弃书了。一般跌宕起伏最能抓住读者的味蕾,三分史实给读者一个框架,让读者知道这是发生在何时何地的故事,有时候事实真得没有那么的精彩,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无聊或者是结局不如人意,让读者无法接受,所以这时就有了七分虚构。让故事更精彩一点,让读者更记忆深刻一点,让结局更满意一点都离不开虚构。

所以说,三分史实七分虚构的***很能打动人,在我眼里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