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中国文学史大致可以分为先秦、汉朝、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五个主要时期,每个时期的文学风格和主题都有所区别。
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先秦文学。包括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以来的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个阶段。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要文体。②秦汉文学。
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 华文明的起源同步。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最有成就的方面是诗歌,五言古诗的发展尤为突出。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中国现代文学的流派主要有:海派、新海派、京派、现代派、七月诗派、七月派小说、荷花淀派、山药蛋派。
中国文学共有哪些文学流派 山水田园诗派:唐***、天宝之际产生的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也称“王孟诗派”。 2.边塞诗派:唐***、天宝之际形成的一个以边塞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流派。
啼笑因缘》)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林徽因(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荷花淀派:孙犁,山药蛋派,伤痕文学,寻根文学。
1、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三个阶段。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以诗歌、散文等为主要文体。诗歌又以《诗经》、《楚辞》为代表。
2、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上古时期:神话传说。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唐代时期:诗。宋代时期:词。元代时期:曲。
3、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的成就是巨大的,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有史以前的口头文学,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其中一部分神话却是相当丰富的。神话的产生远在阶级社会以前。
4、屈原—(前335—前296)名平,字原,屈、景昭氏都是楚国王族同姓。官至左徒。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离骚》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不朽典范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江西),曾作过地方小官。
5、中国古代文学指的是中国古代时期[_a***_]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这一时期的文学产生于远古时代,经历了先秦、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等历史阶段。
6、《红楼梦》。《红楼梦》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1、婉约派——宋代词人柳永、秦观、李清照、欧阳修、晏殊、张先、贺铸、周邦彦。雅正派——宋代词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闲逸派——宋代词人僧仲殊、朱敦儒、黄裳、周紫芝。
2、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3、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4、代表人物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人生派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5、中国现代文学的流派主要有:海派、新海派、京派、现代派、七月诗派、七月派***、荷花淀派、山药蛋派。
6、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中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
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从基本形态上看,大体有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自觉***体。
京派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800.html
上一篇
日本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