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写诗评

  1. 辛波斯卡的“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你怎么理解?
  2. 古人为什么动不动就要写诗,这是不是无病呻吟?

辛波斯卡的“我偏爱写诗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你怎么理解

这句话当然是谦虚的。一般来说,艺术都是一种再现。诗歌也只是一种再现。诗写得再好,只是对美好(或者美好愿望)的挽留,都算不上创造新的美好。所以这是写诗的荒谬之处。


***如不写诗,也不干其他艺术的话,则人类有过的美好都会很快的消失掉。历史能让很多东西老化,但文化艺术一般能穿越历史,串连起历史。


创造新的美好生活,其实不直接靠诗歌。但是间接上,只能靠诗歌和其他艺术。否则我们不仅不知道应该的美好是什么样子,我们也没有淡定的心境去追逐美好。诗歌对后世来说,就是灯塔,是里程碑。

文学理论写诗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辛波斯卡这样说,大概是有人在她面前说起过诗歌荒谬之类的,今天也有不少人是这样认为的嘛。不写诗的荒谬,一般就是认为靠自己能拥有高贵的心灵,或者后代只靠自己,也能保持向前的姿态。过度的自大等等负面人格,都和不写诗有直接关系的。


这个角度来说,诗歌是人格的***。想想多少人由受害者转变为施害者走过的心路历程吧,他们大多认为只靠自己。。。而这背后衍生了什么样的小心理,其实不言自明的。这种心态实际上就将自己之外所有东西当成消耗品,反而等于只犒自己。透支人格的过程,一般就是与整个文明背道而驰的过程。。。。


辛波斯卡的诗歌很有深度。她可以将与任何东西的对话,变成高大上的心灵对话。翻几页她的书,可以总结为,她是一个咏物派大神。这和题头这句话是呼应的,她只歌颂,似乎是真的有点‘荒谬’了

文学理论写诗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喜欢台湾画家几米的作品,在他著名的作品《向左走,向右走》中,曾引用过辛波丝卡的《一见钟情》中的诗句


诗人辛波丝卡的诗,给了几米创作灵感。我因为喜欢几米,对诗人辛波丝卡着意多了些了解。

辛波丝卡是波兰女诗人,她也是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文学理论写诗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位同时代的诗人这样形容她,她“害羞又谦虚,获诺奖对她是个负担。她在自己的诗里面静默,她不会把自己的生活写进诗里。”这就是辛波丝卡,她被当作是波兰精神的守护者。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选自辛波丝卡的诗《种种可能》。这句话被人们喜爱,尤其是爱好文学、爱好诗歌的人所喜爱,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最初的,对诗的深厚情感,因而才引发强烈的认同感。

如果你曾对诗歌有过狂热的爱,如果你有过与诗有关的理想和情怀,哪怕它如今已经幻灭,你也会为这样的诗句而心动!

是啊,写诗有什么前途?有什么让世人倾慕的呢?至少在国内,人们看到的是海子的卧轨,顾城的精神失常,或是骆一禾因为大脑出血而离世……写诗的人,为何这样悲情和非常态?写到这里,我的心头无端涌上一阵悲伤。

诗,是美好的,为什么不少写诗之人,恨不得以写诗之外的任何工作来代替“诗人”称号?然而,不管这是不是诗歌的年代,不能否认的是,诗依然是一些人心中的挚爱。

辛波丝卡也自认为,她所处的朝代,并不是诗歌的时代,她曾在诗中对自己的价值观、生活品味和生命认知,做过坦率表白,她向世人宣告生命是多么美好,以及人都有自在生存的权利。这样的诗人,理应得到世俗的钟爱和认可。

古人为什么动不动就要写诗,这是不是无病***?

首先,感谢您的邀请和提问。咱们先聊一聊古人为什么会写诗?

古代所谓的诗,包括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你看,上古的诗,包括了咱们现在所讲的整个文艺在内。所以孔子说人的基本修养,要会诗,这就是要大家多注重一下文学修养。

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化是文哲不分、文史不分、文政不分的,所以,你看中国历史上,凡是一个大政治家,都是大诗人、大文学家、大哲学家。像关羽是武将,但他还是研究春秋》学的专家;像岳飞也是武将,也有很高的文学境界;像有名的政治家王安石、房玄龄等人,同样也是大文豪。

这是孔子做教育工作提出来的,第一个就是“兴于诗”,“兴”就是排遣、发挥情感。人都有情感,如果压抑在内心,心理会扭曲出问题的,所以一定要发挥出来。情感最好的发挥与寄托就是透过文学和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诗就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诗,“可以兴”。

兴就是排遣情感。人的情感有时候痛苦人生有很多的烦恼,尤其是那些为官之人,很多话是无法对父母、妻儿、朋友诉说的。那怎么办?只能通过写写画画的形式发泄出来。

过去的大臣,不管文臣、武将,退朝后回到家,直奔书房(古时的书房是主人的私人领地,连他的妻儿都不能随便出入的),拿起笔,一通写写画画,把胸中所有的烦闷都解决了。

还有,你喜欢一个人,但又不能直言表达也可以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就像写情诗一样。

再有,你今天遇到件特开心的事,无以言表,怎么办?就写诗表达出来。

一首诗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