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关于“我觉得文学如人类的影子,虽是无用之物,却对灵魂有益。你呢?你认为文学还有用吗?”这一议题还真有点儿意思。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觉得应首先弄明白究竟什么是“文学”才是回答此议题的前提吧?那么,何谓“文学”?一代哲人王充如是说:“文学言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王之忧也。”我认为很有其独到的见解,而且其前提是“明王”而不是昏君的为国为民分忧才叫“文学”吧?同时,也有必要首先弄懂何谓“人文”?《周易》里称:“文明以止,人文也。”就是说,人类文明由始而终的全部才叫“人文”,而“文学”则是阶级社会衍生之后才出现的一个概念。由此言之,关于“我觉得文学如人类的影子”便有牵强附会之嫌!如果说“人文如人类的影子”反倒不***,毕竟人文可涵盖文学而文学却无法涵盖人文吧?
至于说文学“虽是无用之物,却对灵魂有益”,这话仿佛有卖矛又卖盾的颇令人困惑。在我看来,文学夲身并不是“无用之物”,而恰恰正是有用才有文学的创作领域而延伸。至于文学“却对灵魂有益”似乎无可非议,但前提必须是“言天下不平,庶国不宁,明王之忧也”的文学才能成立,否则就可能会相反吧?这可说,在20世纪末的《中国财经报》曾刊莫林虎的文章《中国文人:堕落然后存活》中说::“我猛然发现,不仅是我们同遭的环境已被严重污染,就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有坚持的从事人文研究的人,原来身上也已毒性甚巨,足可以窘息灵魂了。”呵呵!莫林虎的感悟性看法,则对提主的“对灵魂有益”说背道而驰,这又如何解释?
不过,不论是提主的“对灵魂有益说”还是莫林虎的“已毒性甚巨”说,大概均是因人而异吧?至少,我不曾有什么“有益”或“毒性”的灵魂之感觉呀!
至于“你认为文学还有用吗?”当然是有用喽!不过我觉得前提很重要,因为不设前提的文学很可能会走样嘛!
当然,上述仅代表农夫之人的粗浅看法,粗人之见希包容喽!
曹雪芹说写红楼梦,是“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跟诺贝尔文学奖和畅销书都没有关系,只是“试遣愚衷”。
艺术在我看来,就是这四个字“试遣愚衷”。
想念某人而生死两隔,挂念明知已逝的旧世界,没有办法了。只能诉诸文字,这文字里没有鼓励,也没有悲悯----谁有权利悲悯谁?连安慰都没有,安慰什么呢?有什么能安慰呢?但文字里都是了解。因为人有感情。有感情而不能自已,就成歌,成画,成一把琴,成一首诗。
不请自来!
怎么能说文学无用呢?文学当然有用,而且对灵魂绝对有益。放眼全世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能够延续,传统文化的发扬,民族精神能够传承,都与文化有关
!
要想了解历史,除了考古出来的具体物品,文字的记载更为重要!人是有思想的,活在世上除了物质食粮还有精神食粮,文学就是精神食粮这一部分。文字可以记载世事,也可以升华抒发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慰藉。
无论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那个时代人们思想精神的体现!没有思想的灵魂,就是一具行尸走肉!
现实社会文学是非常有用的,现在什么都能用钱买到,但是,文学是钱买不到的。文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没有了文学的滋养,没有了文学修养,就会没有希望,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的方向,没有智慧。如果一个人仅仅只有金钱,没有智慧理想希望,充其量就是个酒囊饭袋,行尸走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