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乐府属于什么文学流派,乐府属于什么文学流派类型

  1. 为什么乐府没有像唐诗宋词一样流行?

什么乐府没有唐诗宋词一样流行?

这个命题太大了,略做简单分析大家探讨

乐府是初建于秦代的音乐机构,后又成为文学史上一种诗体的名称.特别是到了两汉乐府时期,可谓是中国古代乐府诗歌的辉煌年代,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它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诗、宋词、元曲,堪称为一代音乐的典范,其音乐文学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乐府民歌作为民间创作,是非主流的存在。它与文人文学虽有一致的地方,但更多不一致之处。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所以,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存的汉乐府民歌数量不算多。但是,在到汉为止的中国文学史上,它显示出特异的光彩。它虽然还没有触及文学的顶峰,但是它为触及顶峰的唐诗宋词做了极其重要的铺垫,它的地位一样显赫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约300年中,流传下来的诗歌就将近5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的1600多年留下的诗篇多出2倍多。棕之唐代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唐代诗歌的创作方式多样,题材丰富,给后世的诗歌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模板,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乐府属于什么文学流派,乐府属于什么文学流派类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名”,词别名“长短句”。,共存世2万多首,著名词人1千多名。得到与唐 诗并峙的崇高地位。宋词作为中国文学一个阶段的高峰, 蕴藏了无尽的审美价值 与艺术价值,就其规模 和影响来说,虽不及唐诗,但其价值却不在唐诗之下。

问题:为什么乐府没有像唐诗宋词一样流行?

其实乐府诗也一直非常流行,并不亚于唐诗宋词。北宋时期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收录了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乐府诗与唐宋诗歌并不是完全割裂两种诗 。

乐府属于什么文学流派,乐府属于什么文学流派类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狭义的乐府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汉武帝建立乐府,掌管***所用的音乐兼***民间诗歌和乐曲。这时期的乐府歌词被称为乐府诗。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特别是后一篇,篇幅很长。汉朝的乐府诗的确流行性不如后面的诗歌,但是这仅仅是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对于古人来说未必。

乐府属于什么文学流派,乐府属于什么文学流派类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广义的乐府

不过,后来人们把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都称之为乐府诗。仅仅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连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被称乐府。

这时再说流行性的问题,就有些偏颇了。 在唐宋以前我们也能举出很多例子。例如***都能吟诵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是乐府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也脍炙人口,还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等等,这些张口就来的诗句都是乐府诗。

到了唐宋以后,流行的乐府诗就更多了。

诗中的乐府诗未必都能歌唱,有的仅仅是因为使用了乐府古题而已。

乐府相当于现在的流行音乐,虽然部分有流传,知道的人也比较少了。很多时候也不实用与现实生活里,自然没有诗歌可以应用在现实生活里,诗歌也源自于生活,真实表达情感,也可以应用到当时的心情里,自然流传度会比乐府高了。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出现了两个最伟大的时代,一个在先秦,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通过思想的争鸣,诞生了诸子百家。另一个在唐朝,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文化盛世,特别是唐诗,和宋词一起,构成了诗歌史上的两座奇峰。 后人说盛唐文化瞻前顾后,牵动了中国文学1500年,势必少不了乐府诗的功劳。

一、什么是乐府诗 问一下度娘,就可以弄清乐府诗的

概念了。乐府诗,短短的三个字却包含了中国诗发展的漫长轨迹。 1、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是***中有固定编制的职能部门)。早在秦朝时,乐府就已经设立了。当某种事物从民间自发开始,慢慢形成固定格式,成为***的一个职能部门,一定有相当的社会影响,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它跟《诗经》一样不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得到了***以及专业人士的认可和加工。 2、乐府诗: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制的诗歌,***称其为“歌诗”。由此可见,乐府诗是配合音乐进行咏唱的。它经历了先秦的历练一步一步登上了汉朝的文学高峰,为汉赋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乐府诗的类型 从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乐府诗是长短句,与楚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经历了先秦文化的历练,从整齐划一开始,又一步一步向整齐划一靠拢。 例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再如出自乐工李延年之手的《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到了东汉末年,乐府诗开始呈现整齐划一的特点,比如建安年间的《孔雀东南飞》,以及北朝民歌《木兰辞》。

二、乐府诗的发展 当乐府诗从民间向官方演变,自发性便开始向自觉性过渡,特别是文人的加入,使诗歌的形式从粗朴不断向高雅发展,逐步固定成为五、七言形式。特别是[_a***_]的传入,梵音的影响,使声乐有了近一步完善,又经过了北朝齐梁时期,沈约、谢朓等人对“四声”“八病”的研究,乐府诗已经逐步向格律化转化。经过唐初李世民、武则天、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等人的进一步研究,乐府诗便完全转化成了格律诗。 自从隋唐实行了科举制,一部分诗歌便乐府诗中脱颖而出成了考试项目,歌诗告别了音乐便转化成了诗歌。

三、对乐府诗的认识 后人所说的古风,便是曾经的乐府歌诗,随着诗歌的诞生,它们也告别了音乐,成为诗的一分子。我们必须承认,能够伴着音乐吟唱的诗歌都是歌诗,包括格律诗,只要给它们配上了音乐,都可以引吭高歌。只不过格律进了大雅之堂,成为科举重器,抬高了它的身份罢了。李白的很多诗歌都是古风,也就都是乐府诗,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为数甚多。比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甚至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是乐府诗。特别是宋词,更具有乐府诗的特点,当它失去了词谱,更跟汉乐府有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乐府诗是唐诗宋诗的雏形。正是乐府诗的发展成就了唐诗、宋词,将它们托举成了文学双璧。在中国诗歌发展的道路上,乐府诗绝对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