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湖北恩施文学作品坟

  1. 农村的老人去世了,照碑应该怎样写?
  2. 古人下葬为什么要附墓志铭?是为了让盗墓贼知道他是谁吗?
  3. 恩施土司城是古迹吗?

农村的老人去世了,照碑应该怎样写?

现在的公墓、烈士、影视碑文简单,只是一个符号、或记号。古时的碑近于火单一样。从右到左,第一行生、卒时间,皇帝年号。二行、有的有皇权封号、故显考妣,X公讳XX、X氏大、大人、儒人(女士与丈夫的官级分儒人、安人、告命夫人……)三行下葬日期,落后代名字,祀男、孙、曾孙等,现在的人、会刻上媳、婿、女、外孙,等。有的还刻上逝者的姐弟或子女的前妻、前夫。


在农村老人去逝墓碑写法各方风俗有所不同我们那边是这样写的 ,墓碑都是笠着写,举例说明:张XX父亲去逝写法,墓碑中间写,公元西歸Ⅹ十X壽顯考张公諱老大人之墓;母亲写法是,仙逝顯妣張母X氏老儒人之墓。不管怎么排列,墓字必须要在黄道字上,所谓黄道字是由“道、遠、几、時、通、達、路、遥、何、日、還、鄉”凡是有走之旁的字就是黄道字,我们农村都是土葬,并且有的六十岁以后就做好生基坟了,但石墓碑上留下多少壽暂不刻,等以后百年歸天有多少壽再把墓碑放倒石匠刻上去。我母亲我们在2000年就给她做好生基坟了,那年她六十六岁到现在还健在已经八十四岁高龄了,还有邻居很多都做好了的。其实还有很多未分解清楚阅读者别见笑。阅者觉得可以请点个赞吧谢谢!

碑文一般应包函下面几个内容

湖北恩施文学作品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系数:即在宗族内的辈份,姓氏族谱中可查。

逝者姓名(正文居中):如先父某公某某字某某老大人一位之坟墓

生殁年月日时,一般用小于正文字号写于右侧,

湖北恩施文学作品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立碑人名字及称谓:写于正文左下侧。

立碑时间:只写年月,不具日期。

按旧时规矩,正文字数须合黄道。小黄道:生老病死苦,合生老二字;大黄道: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合之鸟。八门黄道: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合生开二字即可。所谓合黄道,将正文用所述黄道点过去,最后一字应落在符合要求的字上。倒如十七个字,小黄道除五余二,合在老字上,大黄道除十二余五,合在通字上,八门黄道则合在杜字上。

湖北恩施文学作品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各式格式,由讲究至简的,多种多样。

但,总体依下列五式进行:

1.简:仅写名讳,也添生日亡日的。

2.文:辞述碑文,刻父为考,刻母为妣。颂其生平德与功,列抬头年号,明结尾日子,记参祀人名字。

3.述:有生卒日期在碑头尾处,写刻由哪迁来的历程历史,及在此地生平经历历史,记奉碑人名字。

4.记:抬头结尾相同,正文记家族史及自家在族谱位置及状况,列立碑人名字。

5.普通:刻某某大人之墓,或叔兄等辈称,某人名字之墓,可添生卒年。

通常条件下,这立碑及铭文,是由其人生前的人群内地位名声决定怎样刻写的,当然更多的是被自家人重视程度决定的。

所以可列成宗以上的铭历史,爷及父铭功,奶与母铭德,同辈晚辈铭惜。

立此题者是行家,因铭,而称碑上所刻文与碑,统秣照碑。即宣照之碑。

用一张白纸,右上角顶格写死者生、亡年月日时(竖写两行),中间部分下两字写死者姓名岁数。父称先考某府君某某,母写先妣某太君某某。六十岁以上写“享年”,六十岁以下称“得年”,年轻者称“有年”。左侧落底格写承丧者名字(这儿只写男的),父亲去世写“孤子”,只母亲去世写“衰子”,父母都不在了写“孤衰子”。死者的长子已经去世的,丧主是长孙。也有的各子孙辈都写上的。

各地写法有所不同,但这是最正统的写法。

古人下葬为什么要附墓志铭?是为了盗墓贼知道他是谁吗?

古人视死如生,死后的灵魂在灵界要接受他的守护神的审查,然后会对死者的一生做出判断,死者在人世间的行为,将影响到此人是否需要再度修行。所以墓志铭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总结,要在另一个世界“存档”的。不过骇人听闻的是,个别逝者甚至可以预测出来多少年后,自己的墓葬会被盗,逝者只能在墓志铭上用言辞激烈的诅咒类谶语恐吓、告诫盗墓者,让他们在打开墓葬看到谶语后,好好安葬亡人,否则......

苏适是苏轼的侄儿,苏辙(1039~1112)之子。这个墓志铭是由苏轼的三儿子苏过所撰并书的。具有很高的历史和书法价值

墓志铭都有盖,盖上刻有“宋承议郎眉山苏仲南墓志铭”,墓主人的朝代、籍贯、职务、字讳九个字就说清楚了。

墓志铭撰书者即逝者的叔伯哥哥苏过,在铭文中对苏适的一生经历和成就作了赞扬和总结,结尾十分伤感的写道:“......其交天下贤士多至公卿,而仲南(逝者)独不偶,以至于斯,命也夫。及其殁也,亲族咸谓失所依响,朋友以谓失所谘谋,下至闾巷小人,皆咨嗟出涕,识与不识,莫不信其为君子人也,得此以归见先公与先夫人于地下也足矣。哀哉!吾于仲南非惟手足之爱,盖道义之交也。涕泣而志之。

与苏适同一墓室的是他的再续黄氏,也有一个墓志铭和盖,上刻:“宋故孺人黄氏墓志铭”九个字。这是哥哥苏过亲笔撰写的,而墓志铭文则是苏过的长子苏龠所书。

苏适的墓志铭尺寸是:0.78x0.78x0.14(米)

墓志铭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以及记录,让后人或陌生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在世间存在过。

中国人很喜欢记录历史,大到国家小到县城,国家有国家通史,县城有县志。比如记录国家的有《史记》、《史记》、《后汉书》、《三国志》等,记录君王生活的《清圣祖实录》、《康熙起居注》等。我们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前人的事情,加以总结成为自己的东西,这就产生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文明现在只有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而且通过历史,后代文人创作了一系列文学著作,比如《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这就大大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同理,一个人的一生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你身为帝王或者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那不用操心,有专人记录你的一切。而身为普通人,你生或者死,在这个世界毫无波澜,陌生人甚至不知道有你这一号人来过。所以才会有“不能名流千古,那就遗臭万年”这样的名句。人生是落寞的,一个人的出生对这个诺大的宇宙来说是九牛一毛,最多也就只有你身边的人认识你,想想是不是很可悲。而古人很好名誉,都想名流清史,比如古代的臣子动不动就死柬,这种情况在明朝达到了顶峰。

对于我们普通人没有干过轰轰烈烈的事情,也就不能出书来写自己的一生,在死的时候通过墓志铭来描写自己的一生就显得很合适了。

那就有人说了“为什么现代人写墓志铭的基本没有了?”,这个其实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在社会信息渠道多了,比如QQ说说,比如微信朋友圈,这些都记录着我们的过往或者一生。有钱的可以直接人写自己的一生,然后找出版社出版。当某个人去世了,忘记他的时候,可以去QQ微信等地方看看他的人生轨迹。二是现在人的文学素养不够,虽然现在本科一大堆,但是真正国学好有文***的很少很少,有文***的人少了也就写不出来墓志铭了。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不仅中国存在,而且在外国也有。

△唐高力士墓志铭

墓志铭镌刻于石碑并埋于墓中或立于坟墓上面。墓志铭把死者在世时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墓志铭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当然,墓志铭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墓志铭可以是自己生前撰写,也可以生前或死后由别人撰文。

但无论是自己撰写,还是他人写作,都是为了悼念和纪念逝者,给后人了解逝者留存文字档案。后人正是通过墓志铭,准确地断定某个墓中的墓主人是哪朝哪代哪里人,是什么官职或什么身份,生前有什么技艺、功绩等等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所在。正是他们发明了墓志铭,特别是将墓志铭埋于墓中,才给后世考古提供了准确的文字资料,使他们少了许多麻烦。

至于题中提到是不是墓主人要让盗墓贼知道自己是谁?相信墓主人没有考虑此事。因为墓主人也知道,既然是盗墓贼,即使让他知道自己是谁,那也避免不了被盗墓的风险。

中国古代最有意思的墓志铭,是耸立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乾陵唐高宗李治的墓志铭和武则天的墓志铭一一无字“墓志铭”!

墓志铭的写作一是为了更加详细地辨识逝者,使其死后仍然能够身份鲜明,更重要的是惠及子孙。古人的墓志铭多由社会名人或文坛名士代笔,这些墓志铭也多收录在文集等存世文献中,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扬名万世,能够不朽,就必须借助于文豪的名声和文章。在[_a***_]《走向共和》里面就有这样一个桥段,张之洞为了给北洋舰队筹款,给人写了一篇墓志铭,竟然收了八万两银子,折合到现在也要上千万。其实,后世的墓志铭不再是埋在墓中,而往往被作者收录在自己的文集中,供后学及后人欣赏,而墓志铭中墓主的品性也就被人们所熟知,他们的美德被传扬出来,他们的子孙也觉得这是莫大的光荣。墓志铭既完成了墓主人生的不朽,也使子孙体会到祖先遗留的荣耀。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孝子,不辞辛苦,花费钱财,甚至痛哭流涕来求一篇墓志铭的原因。无论是埋在地下,不为人知;还是藏于文集中,供人阅读,一些身份高贵权势显赫者的墓志往往由相应地位或社会名流为其撰写志文,一篇好的志文就是一篇高水平的散文佳作。

墓志铭是古人用作悼念已故先人的一种文体。通常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而不是为了让盗墓者知道墓主人是谁,是为了给自己扬名后世及阴间先祖。

志,是什么意思?是记事的文字或文章。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地方志等等,就是记录过去某个地方的专门之书,还有《史记》、《汉书》中有名的章节,食货志等,都是记录某些专门事情或人的文章体裁

铭是什么意思呢?“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铭先秦时期常刻于青铜器上,是为长久的或公开的记载而刻写或题写的文文章,陋室铭即为其中的一种;写在墓志上,就是为了自名,称颂先人的的美德,并使之扬名于后世。

墓志铭这三字放在一起,就是古人墓葬中,专门记录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简历;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表示对逝者的悼念和赞颂。例如新出土的由颜真卿书写的这方墓志铭,就是比较标准的墓志铭文体的结构和含义。

恩施土司城是古迹吗?

是的。

元朝至正六年(1246年),始建唐崖土司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代土司坟墓墓葬建成。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石人石马刻成。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扩建唐崖土司城遗址。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荆南雄镇”牌坊建成。

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田氏夫人墓及牌坊立。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崖土司城废弃。1***8年,经咸丰县文物部门调查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1983年,修建张王庙罩马亭。

1986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咸丰县文物部门调查掌握了大量的文物背景资料,收集了“唐崖长官司印”等若干文物;被咸丰县人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对土司城院墙进行了维护加固,在土王墓和田氏夫人墓周围新修了围墙和铁门。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维修石牌坊、土王墓及田氏夫人墓。1993年,树立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

2000年,湖北省人民***公布唐崖土司城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1年,维修土王墓、牌坊、张王庙等处的排水沟,对院墙、街巷的垮塌、损毁部分进行了维修;同年,咸丰县文物管理所再次在此进行了重点调查,收集到部分散落在民间的文物。

2003年,咸丰县***制定了《唐崖司文物保护管理守则》《旅游须知》等地方性管理办法,约束居民和旅游者的行为,加强文物保护的法制宣传。2006年,被***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局部考古发掘,进一步探明了城址的分布范围、整体布局和局部建筑结构。2012年11月,唐崖土司城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办法》《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规划》公布实施。

2013年3月13日,湖北省人民***正式致函国家文物局,申请将唐崖土司城址列入2015年国家申遗项目。2015年7月5日,唐崖土司城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