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作品的理论

  1. 庄子的《逍遥游》给过你哪些启示?

庄子的《逍遥游》给过你哪些启示?

庄子在《逍遥游》中形象化地描述的鲲鹏的逍遥生活就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考察的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

在经历了与现存秩序对立着的个别的心之规律和德行武士两个意识阶段后,自我意识把握到了它自己的概念,它现在确信它自身即是一切实在,它不再把自己当作与直接存在着的现实相对立的目的,然后才设法使自己得到实现,相反,它现在是以普遍(首先作为天赋与才能)与个体性的一种运动着的渗透和统一,或被思维的自在与现实的统一为它的意识对象了。这是因为,理性当初出现于其中的那种自为存在着的或否定的自我意识的规定性,亦即与一个现实对立着的意识形态,已经得到了扬弃;当初摆在这个自为存在着的意识面前的那一种现实,好象是它自己的否定物,它必须通过对这种现实的扬弃,才能实现它自己的目的。但是,既然现在(彼岸的)目的和自在存在(潜在的至善)已经显示其自身即是为他的存在和在当前的现实,那么真理性就不再与确定性(实在性)彼此分开了。自在自为的本质和目的自身就是直接的实在的确定性自身,就是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普遍性和个体性的渗透或统一;行动本身即是它的真理性和现实性,而对个体性的发挥或表达,就是行动的自在自为的目的。

达到了这样的概念,自我意识的前此各种形态就被置入于遗忘之宫,不再作为它的现成的世界呈现于它的对面,而只还作为一些透明的环节在自我意识自身中发展着。意识摆脱了所有的对立和一切限制其行动的条件以后,就轻松愉快地从自身开始做起,不再鹜心于他物,而专诚致力于自己。因为个体性自身既然就是现实,那么,个体的活动实质和行动目的就全在行动自身之中。因此,行动就好象是一个自身循环的圆圈运动,这个圆圈在太空之中自由 旋转,无拘无束,时而扩大,时而缩小,而以游戏于自身为无上愉快,以只与自身遨游为至高满足

文学作品的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个体性借以显现它自己的形态的原素,没有别的意义,只不过是对这个形态的一种纯粹的摄取;这种原素可以说是白昼,意识想借此白昼的日光把自己显露出来。行动并不改变什么,也不反对什么;它只是一种使没被看见的东西变成被看见的东西的纯粹的翻译形式。而它所揭露出来和显示出来的内容,也不是别的,只是这个行动在其自身中潜在地本有的东西。这种本有的东西是潜在的,因为它以思维中的统一为形式;它也可以说是现实的,因为它以存在着的统一为形式;至于说它自身就是内容,这是只就它的简单性的规定而言,而不是就它的过渡与它的运动的规定而言。

《逍遥游》不是什么寓言、哲学,描绘的是,朱雀七宿在半个恒星年里的运动规律。鲲、鹏都是对朱雀七宿的比喻。楚人以朱雀(凤凰)为图腾,因此他们以朱雀七宿为参照来观测星象,而中原人天文观测以青龙七宿为参照。

尘世熙攘,名来利往,古今同慨。

文学作品的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庄子《逍遥游》,经历有限,认知不同儒家讲进取,进而不取,返身道家,未尝不能自救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顺其“天生”,享其自由,何苦机心用尽,强迫自己,竭力而为呢?

逍遥与世,也许不且实际。但是放纵精神,超然物外,累负自减,自感天地辽阔呢。

文学作品的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