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文学造诣和诗歌水平来看,我觉得顾城的诗略胜一筹。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个人喜好罢了。
我不认为海子的死是为了他的梦想,他的死更像是人生找不到出路后的逃避。
而当时的社会,对诗歌的热情很高,社会的变革很快,到处是风起云涌的风潮,他大可以有一番作为。但他没有,他的诗歌当时也不太为人接受。
自卑、内向、敏感的海子,15岁上北大,却并不是完全适应更加喧嚣的社会。
彷徨和纠结,失落和孤独,无奈和执拗
疯狂爱着的人离他而去,给了他最后一击。
于是,他做了一个坏的榜样。他的死,比他的诗歌更有名。
谢敬!
没有好赖之分,道是他俩的死有一拼!都是木头眼睛看不透人生是什么!?一个朦朦胧胧的奔向大海,自己挖掘好了坟墓!没想到的是大海有如此的魔力,直接淹没了海子!没有蜕变,也没有重生!留下一声长叹!卧轨去往他朦朦胧的天堂!
而顾城更可怕!孤岛求生不成!举起屠刀,壮烈的精神可见一斑!这又是一朦朦胧的享受了朦朦胧的感情世界!朦胧的世界竟如此的美好!把诗人海子和顾城无情的带走了!长啸一声叹!后世无法看!!
(谢悟空!谢阅)!
(原于4、11)!
这是两个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一些所谓诗歌爱好文青里红极一时的两个人。
对诗词的爱好,仅仅停留在古体诗和近体诗。至于当代诗,除了一堆一惊一乍的“啊”和感叹号,没有发现哪些能让人传颂的人和作品。
不管是古体诗和近体诗,其意境之美和用词之美,都给人以享受;而当代诗,从一些所谓的愤青推崇备至的渣男徐志摩开始,谁的文字能打动精神正常的读者?
诗,如果让大部分人看不懂,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就如同有讽刺草书的段子一样,当有人拿着草书作品去找写的人时,那人说来晚了,他自己都不知道写的啥了!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兴起了一股所谓朦胧诗潮流,当时刚打开窗户,有的文青呼吸了几口带着羊臊味儿的空气,开始不会正常说话了。每天挖空心思去打乱正常思维排列一些不知所云的字,犹如***或者醉酒后遗症的呓语!
对这俩人孤陋寡闻,大抵也就是记得两句,一句是“春暖花开面朝大海”,一句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还有就是看了顾城的《英儿》。
海子死,好在还是自己一个人,但是,留下含辛茹苦养他长大的孤母,是为自私,是对人道的背叛。他有海的胸怀?他没有做到面朝大海,只是面对阴暗的死胡同!
顾城,则是直接长成***,当他斧头挥动时,估计已经没有人的思维了!他那黑色的眼睛没有找到光明,找到了人性泯灭!
这个问答的回答量和收藏量,很能说明一切!
诗歌本是用最美的语言写出的文字,但是,到现在,被一些带着“诗人”帽子的人在尽情糟践。不仅仅是现代诗,有人把自己的文字自称为古体,以每天一首乃至几首的速度,疯狂排泄。我接触的文字圈,有被称作诗人的,不过是几个思维异于常人的人罢了!
我不读顾成,更不看海子。他们以其说是现代派诗人,勿宁说是矇眬诗流泒的代表作家。他们源自八十年代后,自称启蒙运动的颓废小流派人物。比较阴郁,比较灰色,属于写民主墙的一类文学写手。我和他们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和辩论。老实说,他们的生活与时代是脱轨的思想十分颓唐,对社会没有任何担当,言行和创作很意识流。因此也许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吧。过去凡意识流的作家们的笔会,我都不参加,省得辩之无益。觉得太过灰色的诗歌创作,还是不去接触为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