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洪迈文学理论之父是谁

  1. 宋词的起源是什么?

宋词起源什么

宋词,源于唐盛行于宋,大多用是来配乐的,也就是时候乐曲的歌词,又名曲子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歌词,是可以唱出来的,根据曲子的需要,会满足一定的韵律,所以每一句的字数也不尽相同,不符合诗的规整格式,所以又叫长短句或诗余。

由于朝代的更替、族群的迁徙,文化的交互,所以除了配合本地原生的音乐之外所填的词,自然也有很多根据外来曲调所填的词。

总的来说,宋词的起源如下:

洪迈文学理论之父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由诗的和声演化而来,在当时称作为“诗余”,也不叫“词”。萌芽于唐,经历五代十国的重要发展,盛行于宋;

二、根据曲调(或者叫曲谱、乐谱,)填词,曲调有本地的也有外来的,所以其曲调格式多样;

三、以乐调为主,歌词为辅。根据规定的曲调确定了其音律格式(音律相同)再根据音律格式来填词。

洪迈文学理论之父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先的词都是根据音乐而填出来的,后来填词慢慢和音乐失去联系,只作为一种固定的文字声韵格式(曲调不分,平仄相近)从而形成了“词牌”。同一词牌可能会由不同的人填上上很多首词。就成为了一种文学体裁罢了,后来的研究著作者把它称作为“宋词”。


前言:“宋词的起源是什么?

洪迈文学理论之父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最早的歌起源于劳动号子,都是一些简单的感叹词:啊、哦等;随着人类智力的而发展,感情越来越丰富,于是多了一些词加进去。人们用一些容易记住的这些歌来记忆和传播知识,这就是诗和歌结合的雏形。

文字出现以后,文字书写的“歌”就包括两个部分,音乐和歌词,歌词就是最早的诗。但是这些诗歌与宋词却有着一个主要的区别。

宴乐也称为燕乐,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最早的燕乐是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

诗与词的区别在于,词是根据燕乐填写的歌词。唐朝白居易李白等人都有词传世,但是数量很少,到了晚唐有温庭筠、韦庄数量才多一些。我们现在看到的《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最早的词是”伶工之词“,是一些受教于不高的下层从业者的歌词,从《敦煌曲子词集》中可以看出,宋朝柳永的词风于此很像,因此柳永被当时的士大夫认为格调不高,李清照也在《词论》中指责柳永”词语尘下“。

我们看几首《敦煌曲子词集》中的作品:

1、《敦煌曲子词集》竹枝子

“宋词”的起源是有别于“词”的,很多答主对于词体嬗变是根本没摸到头脑的,延误了很多初学的朋友。

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词和音乐性的联系非常紧密-------甚至我们可以说词和声乐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很多人对词起源的依据,无非就是杨慎《词品序》中的发言:

很多人理解错了,杨慎所谓的“填词之体已具矣”,仅仅是指词的“长短句”这种形式是起源于六朝,而非宋词的起源是六朝。词实际上就是歌词,在其发展过程中,直到元明清之前,词都是跟乐曲是伴生关系如果强行将宋词的起源比附到六朝,甚至更早的时期,那就是牵强附会。

我国例有“礼崩乐坏”的传统。尤其是在汉魏与隋唐时期中,又是一大转折、

很简单,汉魏时间的房中祠乐在隋唐时期就开始销声匿迹,而隋唐之后产生的宋词怎么可能是和《房中》旧曲有伴生关系呢?因此,宋词所依托的声乐系统,是隋唐时期产生的声乐体系,叫做《燕乐杂曲》

郭茂倩在《乐府诗集》序言中提到,隋开朝的时候,便由文帝设置了七部乐(《西凉伎》,二曰《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之后又增设了九部乐、十部乐,这些就统称为近代曲,也就是“今曲子”(词)的来源。

其次,宋词的长短句形式,也并非来源于六朝。早年间其实都是用诗入曲,但诗都是齐言的形式,而《燕乐》的节奏变化较多,所以总会有“有乐没词”的时候,早前这些地方是用和声(泛声)代替,但怕在流传过程中这些个和声的地方丢失了,就开始加实字,随即便演变了“长短句”这种形式。

词原是唐代民间的通俗歌词。《云谣集》所收三十首曲子词即是代表,代表的是当时民间的俗文学。

到了北宋,这种歌词为士大夫所用,创作新词,作为交际和宴会***歌唱之词。《花间集》所收五百首即是代表,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的俗文学。但这时的词仍接近口语,其地位不能与诗相提并论。

到了北宋中页,由于苏东坡的拓展,词才扩大了境界黄庭坚为晏殊《小山词》作序,称其:嬉弄于乐府之余,而寓以诗人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宋史.乐志》记载:政和三年,以大晟府乐播之教坊,颁于天下,其旧乐悉禁。这时词才从俗曲正式上升为燕乐。

到了南宋,词渐渐脱离音乐,成了具有一定格律的诗体。与诗五.七律,五.七绝,排律一样,词有很多不同格律的词名,独立的词韵,对仗规定,并以词的大.小分为令.引.近.慢,单调,双调,还有独特的领字特点,文情与声情要求。这时的词才被正式称为近体乐府,成了与诗并瑰的文学形式。

综上,词的起源是明确的,但词的发展,完善时期则难以截然划分。

爱情

确切地说,宋词的起源是情歌!

只不过,情歌的发展在我国总是历经坎坷。

三千多前年在黄河的边上就有情歌了,一个公子循着关睢的声音,在河之州看到了一个***薇的女子,于是萌生爱慕,吟而为歌。

一个阳光般的少年,走进金***的秋天里,在水一方看到一位站在芦苇深处的姑娘,于是心生爱恋,吟而为歌。

一个莘莘学生,站在城外的高山上,抚着青青子衿,望向远方,思念那心爱的姑娘,于是相思入骨,吟而为歌。

这些优美情歌被孔子看到了,偏要认为是政治诗,品德诗,精挑细选了一部分,称之为《诗(经)》。

最好的那些情歌被有文化的人霸占了,不再是情歌。而没有霸占的依然还是情歌,依然在无数百姓和青年男女间传唱。

当时光触碰到了汉朝。汉武大帝的臣子们又发现了一些情歌,自然情难自禁,于是也像孔子那样强行地霸占过来,纳入到乐府里。

一首情歌叫《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