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寒夜是什么文体

  1. 怎样赏析《唐诗三百首》中刘方平的经典七绝《月夜》?

怎样赏析唐诗三百首》中刘方平经典七绝《月夜》?

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䦨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声新透绿窗纱。本诗大意是抒写物候变化之感,上半句是仰观,下半句是俯察,上半句因月色而及星象,下半句因闻蟲声而知春瑗,都是互为因果的句法,读此诗感觉有种静穆幽丽的环境,横在哏前,写静境的诗,这样最能动人。

添加回答:刘方平,洛阳人,就是现在河南人,在盛唐时期,也是一位有着文才的诗人,少时也参加过考试想有所成绩,也有过想当兵的心,但是没有什么功成和作为,后来隐居。作者也写了不少的诗作,流传到今。今天就光说说,他的诗作,〈月夜〉

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寒夜是什么文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夜偏知春气慢,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在诗中意思表达在寒凉夜晚里,自己心里的一种向往,希望寒意早早离去,希望阳光的暖天,快快来临,流露出作者对季节变化的心中作用吧。

在作者的诗中,提到了〈更深〉2字,在古时候他们是用几更来计算时间的,一个夜晚分为五个更。说明这首诗是作者,在很深的更夜,自己没有睡意,舒怀了一种自己的情愿吧。

寒夜是什么文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夜已很深了,月亮已经向着西边的地方,慢慢要落下了,作者看到院子里,还有一半月光,照在院里地上,在看天上斜着的北斗星,和别的星星也挂到了天边,很快也要退去。作者已感夜更深,无人声,感到了寒夜袭人的感境。忽然间,好象又感到初春风临的气息,自言道:听吧,冬天睡去的小虫儿,好象在冬眠后苏醒了,传出了小虫的叫声,好似声音从远处透过作者住的屋窗,传到了屋内。作者原诗意,就是当时自己对时节变幻,或(社会)的一种感知吧,表示了一种希望阳光的心里。就说到这里吧,个人思意说法,谢谢!


这首诗老街关于“半人家”有一点疑问,先看一下全诗:

第一句“更深月色半人家”中的“半”字,一般认为是“半”个庭院的意思,深夜里月色照亮了半边人家。

寒夜是什么文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句“北斗阑干南斗斜”与“秦时明月汉时关”异曲同工,互文见义,北斗星与南斗星都已横斜。

第三句“今夜偏知春气暖”中“偏”字用得好,今人写旧体诗如果会用这个“偏”字不容易,“偏”知带有出乎意料的惊喜,使全句生动许多。

第四句“虫声新透绿窗纱”,诗眼在“透”这个字,不过不是非常出奇。

感觉第一句如果是“半”个人家这个意思的话,这个“半”用的有点笨拙。半人家这种用法在唐朝和唐朝以前我读书少没有见到过。

在元朝有:青林多佛屋,白壁半人家。句式212,半对多,两个形容词用作动词,很工整,是白壁占了半个人家之意。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刘方平并不知名,但《唐诗三百首》中却选入了他的两首七绝,要知道,名震千古的诗圣杜甫,《唐诗三百首》中都只选了一首七绝。

《月夜》是刘方平入选《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七绝。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深夜的夜景,夜色深沉,明月西沉,只有一半的人家照在月色里。北斗和南斗也不知不觉已经横斜。说明诗人是深夜醒来。

古诗词中,诗人是深夜醒来,通常是在表达诗人有忧伤苦闷的情绪。但这首诗不一样。

这两句诗,并没有表达夜诗人的自我情绪,而是以一种超然的眼光来看这个深夜的世界。所以诗人看到是月已西沉,星斗横斜,看到的是月光下,一半人家笼罩在月光之中,一半人家隐藏在阴影之中,这是诗人对这个深夜世界的宏观感受。

先说说刘方平这个人吧,盛唐时期一个不出名的诗人,初试不第,一生未仕,然有数篇小诗流传,多类似于《月夜》这种,偏向写乡情闺思,被描述为“思想内容贫弱”,其实就是人家并非私李白杜甫那种所谓胸有大志的诗人,对于仕途并不强求,也从不挂在嘴边。平时也就作作诗画,在乡村安逸度过了一生。所以这首诗他是一个有很深的乡村背景的人写出来的,作者在后来一直隐于村野,洞察也比常人细致,因而只从几处小小变化就察觉出春天气候的变暖。先还原下诗中大致情景: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很多人评“这首诗构思新颖别致,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私以为然,但是别致在什么地方,要与旁人对比方能瞥见一二。旁人写月夜嘛,多是明月,举头就是明月,明月松间照,明月出天山,光泽生明月。要不就是月如弓,露似珍珠月似弓,燕山月似钩。而这个诗中也不知是圆月弯月,只是朦胧,和谐,与夜色配合,少了一种阴晴圆缺之感,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去看今晚是什么月的。第二点想说的就是虫鸣声,那么细小,还是被作者听到并当做天气变暖的一个先兆。可见作者在乡村的生活经验之深,别人写春天,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预示春天,很少有写虫子的,不过到有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中有“偏知”二字,倒是写出虫子的活泼与敏感,颇具理趣。

百度上也有很多全面详细,逐字逐句的文学性赏析,本人只是稍稍提到最感触的两点,欢迎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