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玄学文学理论批评

  1. 魏晋时期为何盛行玄学?

魏晋时期为何盛行玄学

玄学又称新道家,亦称形而上学。此处的“玄”字,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辩。玄学家们用他们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这种论辩犹如后代的沙龙,风雅名士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总的来说,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家园。清谈之风始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可以说是创始人,他们都是当时贵族名士,影响所及,便成一代风气。《晋书》上所谓"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个魏晋时期玄谈风气。

汉末随著儒家经学的衰微,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

一个原因就是魏初正始年间的改制运动,倡自何晏,夏侯玄.作为一种新思潮的魏晋玄学,它吸收道家精神形态,所讨论的问题,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其发展并非要取代儒家,而是要调和儒道,使儒道兼容.

玄学文学理论批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晋玄学可分前後两期.魏末西晋时代为清谈的前期,是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实际问题和哲理的的反复辩论,亦与当时士大夫的出处进退关系至为密切,可概括地分为正始,竹林和元康三时期,在理论上有老或庄之偏重,但主要的仍是对於儒家名教的态度,即政治倾向的不同.正始时期玄学家中,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从研究名理而发展到无名.而竹林时期玄学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皆标榜老庄之学,以自然为宗,不愿与司马氏***合作.

元康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东晋一朝为清谈後期,清谈只为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已失去政治上的实际性质,仅止作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并且与佛教结合,发展为儒,道,佛三位一体的趋势。


一个非常意思的现象就是魏晋名士的谈玄论道,中国人非常喜欢谈一点玄理,而这些玄谈的大部分内容其实都来自魏晋。有时候闲来无事翻书,看《世说新语》,总是喜欢魏晋名士那种不同于常理的作风,其实这些名士的玄谈与他们的故事一样总是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在中国思想史上魏晋玄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玄学文学理论批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甚至有时候我想魏晋之后的隐士、高士其实都在学习魏晋名士的东西。之前看木心的书,他说《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这句话很有见解。

而作为魏晋名士的象征,玄学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流行呢?玄学的兴起一定离不开这时的社会环境,魏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即使是如今的影视剧也很少涉及这段时期的历史,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段时间的资料保留下来的不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段历史其实很难讲

因为首先这是一个政治迫害非常严重的时代,而魏晋士人抛开两汉发展的经学不谈,改去崇尚玄学,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避祸”,躲避政治上的灾祸。所以他们从之前流行的品评人物,一个个的都改去钻研“玄之又玄”的老庄哲学其实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做法

玄学文学理论批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明理之学”与社会现实始终有很大的距离。

而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一个“玄谈材料”非常多的时代,魏晋时佛教其实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再加上之前儒学的基础与此时盛行的道家思想,魏晋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三教合流”的现象。

而读过佛经的人都知道,佛学的内容用来进行“玄谈”非常的合适,特别是那些高妙的名词与概念,比如东晋时六家七宗争论的“般若性空”等等

所以魏晋玄学的盛行,一方面要感谢这个时代三教思想的发展,而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政治因素也是魏晋名士们选择玄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