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所谓的意境是什么?
首先,我给意境下个定义,什么叫意境: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通过文学语言,音乐语言,舞蹈语言,绘画及书法语言,然后通过视觉,听觉所感知的,律动与韵味所产生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意境。
南朝王籍名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种空山鸟语般的空灵意境便跃然诗中。
张继诗云: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深秋中姑苏城外的客船,静中有动的渲染了古寒山寺丰厚的人文沉淀,和包容的佛性的旷达,更显游子夜宿客船的孤寂与落寞。
柳永词:
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诗意境的追求是写诗者永恒地追求!意境泛指诗作者作品通过写景抒情来向读者表达传输某种可見或不可見的意向与思想,而境则为这意向的直接与间接,俗与雅,大与高,巧与灵,实与空等的边际。诗意境的捕捉全在于诗人本身学识积累,生活阅历的沉淀,还要有天生诗人的灵性?我本人已学诗写诗***,对诗意境的研究与实践还两眼茫茫,有时刻意寻觅无有,有时却无意得之!写好诗,特别景,情,意三者完美结合的好诗更难?
说到意象与意境,都离不开一个“意”字,即寓意之象,寓意之境。
首先分享一首意象和意境非常易于感知的词作,也是我感知意象的启蒙之作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文中标粗的部分,即诗人寄寓之意,月是缺月,桐是疏桐,人是幽人,鸿是孤鸿,连沙洲都是寂寞的,整首诗清冷超旷的已经就随着这些寄意统一的物象跃然纸面了。
再分享一首意境开阔的千古之作,其中的意象也是开阔明朗的,极尽意象之开阔宏大,西江北斗,万象宾客,果然妙处难与君说。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明或者概括总结境界。
例如王国维的三种境界:
一种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很简单,不需要解释太多。
就是只要会认字的人读了诗,都能在脑海中出现一个画面,能短短几个字就描绘出画面的,就算有意境。
比如很简单的一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暖,江水都被春日晒温暖了,
鸭子在江水中嬉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