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米兰昆德拉文学流派

  1. 米兰·昆德拉为什么没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米兰·昆德拉什么没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讲清楚米兰·昆德拉为什么没有获奖,不太容易。

是因为太畅销吗?毫无疑问,他的作品很受欢迎,有几本书近乎人手一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都快成流行语了。太畅销的作家无法得诺贝尔文学奖?似乎也不是,2014年得奖的法国作家莫迪亚诺也很畅销,君特·格拉斯在战后德国作家群里的地位近乎中流砥柱,畅销得不得了,不妨碍他们拿奖。

是因为主题太重复吗?的确,米兰·昆德拉小说的主题非常单一,性与哲学时代个人命运、乡愁记忆,没了。他热衷于二律背反式的哲学思辨,理清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这或许影响了他***的深度?还是举莫迪亚诺的例子。莫迪亚诺每本书处理的主题都差不多,消失的旧时光,面目模糊的自我,做出追寻的姿态,徒劳的现实生活。瑞典***科学诺贝尔奖文学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都说:“在一定意义上,他一遍又一遍地写同一本书。”所以这也不是问题

米兰昆德拉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因为他对***这一文体没有开创性的贡献?也不会啊。勒·克莱齐奥都能获奖,他凭什么不能获,勒·克莱齐奥就是新小说派的遗产接过来,做了一些流行化的处理,让文本更软更现代嘛,处理同样的主题,和君特·格拉斯、若泽·萨拉马戈摆在一起,勒·克莱齐奥分量太轻了。米兰·昆德拉的思辨式的,充满了主观想象、呓语、命题的文本,至少很有辨识度啊。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获不了奖呢?

首先是没赶上好时候。他要是像布罗茨基那样,在苏联还没解体的时候,就上了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短名单,拿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毕竟那个时代的政治正确就是反对极权。米兰·昆德拉,一个捷克人,摆正了坚定的反极权立场,对极权的历史心理结构都作了梳理,又有一个逃亡者的身份,是文学奖的好苗子。那些年偏偏竞争比较激烈,没赶上就没赶上了。奥登这样地位的诗人,接连遇到几个大年,没得着,没辙的事儿。如今时代的主题已经变了,米兰·昆德拉对他的写作主题的坚持,是怀旧,有点“不合时宜”,很难打动评审委员会。

米兰昆德拉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更何况其中还有人不太喜欢他。他陪跑了这么多年,有点烦了,说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已经构成了对他的骚扰,委员会常务秘书还出来说昆德拉先生高估了自己的名声。评审委员会有人不喜欢,投下反对票,是很管用的。1963年,三岛由纪夫等人入围,最后短名单定了三个人,乔治·塞菲里斯、W.H.奥登、聂鲁达,***Anders Österling一直带节奏,表示要向希腊文学致敬,有人不同意,提议发给贝克特,***带头反对,质疑贝克特的创作是否符合诺贝尔所提倡的“理想主义精神,可能是嫌弃贝克特的创作太虚无太悲观吧。结果,贝克特就又等了六年。

米兰昆德拉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