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种艺术,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在宗白华先生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出现的频率最多的词就是:宇宙、人生、艺术、美、心灵、节奏、旋律、飞舞、音乐化、体验。这些词语既解释了中国艺术的至境,也显现出揭示者的人生至境。
现代西方美学流派之一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联邦德国。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尧斯、伊瑟尔等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五位年轻学者。
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研究中心,通过考察文学的接受和产生效果的过程来揭示文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美学理论。1967年,尧斯发表了《文学史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一文,被公认为是接受美学成为一个独立学派的宣言和理论纲领。
接受美学的兴起,是对长期以来西方美学研究一直把重点放在作家、作品上面,很少关心或根本忽视读者在文学发展中作用的传统观念的一个突破。接受美学提出,文学研究应将讲艺术创造的传统美学与讲接受和效果的接受美学一起作为基础,把整个文学活动看成是包括作家(生产)——作品(本文)——读者(接受包括批评)三个环节在内的动态过程。
《文学史向文学理论的挑战》姚斯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姚斯
《审美经验和文学解释学》姚斯
《阅读活动:审美响应理论》伊瑟尔
《潜在的读者》伊瑟尔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是个创作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首先允许我读一首他的诗
《世界的花》
世界的花,
我怎能***撷你?
世界的花,
我又忍不住要***得你!
想想我怎能舍得你,
我不如一片灵魂化作你
宗白华先生是中国当代融通中西的著名的美学大家,对中国书法绘画及艺术中的意境、空灵、时空意识和西洋的雕塑、悲剧等艺术形式有独到的见解。本书搜集了宗白华先生重要的美学论文及重要译作,涉及美学原理、中国艺术、西方美学等众多类别,是学习美学与艺术的必读书籍。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宋朝某尼虽然似乎悟道,然而她的觉悟不够深,不够高,她不能发现整个宇宙已经盎然有春意,***使梅花枝上已经春满十分了。她在踏遍陇头云时是苦闷的,失望的。她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心的圈子里了。只在自己的心里去找寻美的踪迹是不够的,是大有问题的。王羲之在《兰亭序》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在寻找美的踪迹。他的书法传达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不仅是大宇宙,小小的事物也不可忽视。诗人华滋沃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
达到这样的、深入的美感,发现这样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我们的感情是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计较。矿石商人仅只看到矿石的货币价值,而看不见矿石的美的特性。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8990.html
下一篇
文学作品精彩片段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