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1984是文学作品吗,1984是文学作品吗?

  1. 如何评价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

如何评价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

用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回答吧,首发在简书,原文如此,未改动,这大热天的。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老大哥在盯着你

最近不想写字了,在某个瞬间觉得写字好没意思,还得顾忌这个顾忌这个的,可是又不能放手不做,最近暂定要写两篇书评,书评这东西,高中时叫做读后感,可是不管怎么变,本质都是评论家靠着作者的原作瞎叨叨。不如换个思维,我只推荐书,不评价书的好坏。

1984是文学作品吗,1984是文学作品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两本书都是乔治奥威尔的作品,奥威尔这个代号是当今中国出版界畅销的代名词,这两本书上榜了某名校图书借阅榜,其中一本是《一九八四》,还有一本是《动物庄园》,这两本书都是反乌托邦式的政治寓言,结合奥威尔本人的经历,取材于前苏联,奥威尔文学作品历史戏剧化,进行艺术加工后,显得更加夸张,更发人深省,他和他的后者赫胥黎分别描述了两种社会思想控制严格的社会和***至死的社会,他们警告读者世界不要变成那个书中那个样子。

概括一下这本书的大概内容:


老大哥是暴政的象征,他是政党的领导,喜欢强烈的个人崇拜,但他可能根本不存在。党“寻求权力完全是为了权力本身,不关心其他的利益,只对权力感兴趣。”***的主角温斯顿·史密斯,是一名***党员,他在真理部(新语称为真部)工作,真理部是负责宣传和修改历史,他的工作是重新编写过去的报纸,好让历史记录一如既往地支持政党的发展路线。真理部的工作者会视此行为为「纠正错误」,尽管他们实际上是以虚***的信息取替真相。该部的大部分工作者也积极地销毁没经修订的所有文件;这样一来,就没有证据证明***干扰历史记录。温斯顿是一个勤劳且精巧的工人,但暗地里憎恨党并且梦想着反叛老大哥。温斯顿通过与***部的工作者裘利亚保持性关系来开始他的反叛行为;随后他从内党成员奥勃良手中收到了一本书,其对党的行动的背后目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不过他的造反意图最终在奥勃良逮捕自己时遭到压制,并发现奥勃良的真正面目是为折磨异见人士的仁爱部效力的部员。温斯顿在仁爱部中受到不同形式的折磨,并最终被送至101室去面对“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对温斯顿而言便是老鼠,并因此被迫背叛了裘利亚。在此以后仁爱部释放了温斯顿。奥威尔用余下的篇幅描述了其释放后的生活。最后以温斯顿对电幕军事更新的反应和意识到自己对老大哥的爱为结尾

1984是文学作品吗,1984是文学作品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温斯顿是有着理性的人,他作为外党的成员,却并未丧失怀疑的理性,怀疑是现代社会存在的基础,一家之言不可能使社会朝着理想世界前行。温斯顿他又不得不隐藏起他的怀疑来,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思想罪”,一个***如果连一个人的思想都要控制,连他们的所思所想都要统一,那么他们该是有多么的不自信,恰恰此书的主角温斯顿就活在这个“老大哥在盯着你”的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主流崇尚禁欲,崇尚战争,作为执政者的老大哥可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普通的人们喝着劣质酒,勉强活着可以自足的生活,而党员受到严格的思想控制,每时每刻,都有老大哥盯着你。

思想罪不会导致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书中的主人公与女主相恋,通过性的背叛逐渐找到了自己,可是,二人陷入圈套,老大哥用最残忍的手段折磨你,摧毁你,温斯顿背叛了自己,背叛了他的女友,背叛了他的思想,他变成了“无”,他终于可以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好吧,人性在希望获得自由的同时又害怕因为自由而付出的代价。1984完美演绎了人性从个性模式转化为共性模式。孰是孰非,未来去评论。唯一总结出来的就是,极左和极右似乎都不是最佳选择

1984是文学作品吗,1984是文学作品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84》的作者是乔治奥威尔,这本反乌托邦的经典***几乎可以当做反思集权政体的教材来使用。读完的那一刹那胸中郁积的块垒并没有被消除,反而陷入了更深的迷茫和恐慌。无力,空虚,对书中那个世界的绝望,温斯顿在老鼠铁笼关闭的那一刻便死去,在他喊出让它们去咬那该死的茱莉亚的那一刻便死去。

《1984》是一部政治讽喻***,无疑也是一部恐怖***,它描述的社会是笼罩在阴森乌云下的墓群,思想警察像乌鸦一样在枯树枝头张望,随时等待着肢解爬出坟墓的未死之人。这里没有任何希望,弥漫着腐肉的气息,让人惧怕到颤栗。

乔治奥威尔曾经是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信徒,他年少时受教于伊顿公学,在缅甸当过警察,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最后因为自己属于托洛茨基派而被打压迫害,他目睹了党内的同志清除异己的手段比消灭敌人更甚,目睹了那些肮脏的,残酷的政治斗争。后来他逃到了法国,在一九四八年那年写下了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的1984,两年后他病逝。可见他写下一九八四是基于自己真实的经历,基于青年时期对集权政党最深刻的认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