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中的基辅

  1. 为什么历史上的俄语、希腊语要把中国称为契丹,而不是称为宋朝?

什么历史上的俄语、希腊语要把中国称为契丹,而不是称为宋朝

谢谢邀请!

回答这个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当时的地图:

这是北宋时期

文学作品中的基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是南宋

所以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所以对西域乃至西域以西已经完全隔绝,而契丹恰恰相反,不管是辽还是西辽都对西域有重要影响

事实上,两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达,实际上主要西方的经贸活动主要借助阿拉伯人完成,其海关贸易主要集中在泉州。

文学作品中的基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实际上,这一时期中国人与欧洲基本上没有直接接触。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主要是通过***完成。

他们口中的契丹并不是和宋朝签订澶渊之盟的契丹人,而是女真灭辽后逃窜到中亚立国的契丹人,这部分契丹人建立的国家被称为西辽。为什么俄语和希腊语要把中国称为契丹?因为西辽击败了当时欧洲的劲敌——塞尔柱王朝。塞尔柱人是突厥人的一支,最初游牧在锡尔河中游。当时的中亚两强喀喇汗国和伽色尼王朝正在恶战,塞尔柱人先是支持喀喇汗国,随后又支持伽色尼王朝。伽色尼王朝的君主欢喜之余,遂将防守北部国门的重任交给塞尔柱人。于是,成千上万的突厥人汹涌南下。最终,塞尔柱人反客为主,反而将伽色尼王朝赶出局。

塞尔柱王朝崛起后,他们又发兵西进征服了波斯,其兵锋甚至推进到了拜占庭帝国境内。不久,塞尔柱人又控制了西喀喇汗国,成为了中亚第一强国。这时,辽朝的残余军队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来到了西域建立了西辽。不久,耶律大石征服了东喀喇汗国。于是,塞尔柱大君桑贾尔和耶律大石的战争一触即发。

文学作品中的基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134年,耶律大石发兵攻击西喀喇汗国,作为西喀喇汗国的宗主国,塞尔柱人征调了十万大军反扑,双方随即在卡特万爆发会战。最终,耶律大石以弱胜强,战胜了塞尔柱人。据史学家估计,塞尔柱人被耶律大石击杀了将近三万人。经历了卡特万之战,塞尔柱帝国陷入分裂。本来,塞尔柱帝国西部早已诸侯林立,以呼罗珊为基地的桑贾尔本来有机会再度统一塞尔柱的,但耶律大石毫不留情地击碎了他的梦想。也正是卡特万之战,耶律大石创建的西辽在中亚站稳了脚跟,并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大国。与卡特万大战同时代的著名***还有十字军东征。虽然十字军在耶路撒冷一带建立起了众多基督教小王国,但旋即又被塞尔柱人定点清除。可以说,十字军运动正陷入低谷期。卡特万大战传来,无疑振奋了十字军,也让契丹之名传播到了欧洲教皇耳中,出现在了拉丁文里。

西辽的崛起改变了中亚的宗教格局。早先,中亚地区的***教一家独大,契丹人到来后,实行宗教自由的政策。一时间,出现了***教和佛教、道教犹太教、摩尼教甚至是萨满教并存的状态。需知,任何一种思想在占据统治地位后往往会停滞不前,逐渐腐化堕落。有竞争才会改革,才会进步。不久,***教苏菲派产生了新的改革者——亚塞维派。于是,***教重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同时,耶律大石出身林牙,精通番汉文字,包括他的部下在内,他们的文化素养都很高。

因为西辽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故而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窗口的作用。无论从国家组织、经济技术、建筑技术或者语言文字、文学作品、服饰、音乐等等。当然,此时的俄罗斯还没有成型,他们的前身还被称为基辅罗斯。虽然他们也曾开创过连接波罗的海和地中海的贸易线,但这条贸易线不过是丝绸之路的分支而已。

为什么历史上的俄语、希腊语要把中国称为契丹,而不是称为宋朝?其实答案很简单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展得很早,因此中华民族很早就和外面的世界有了交流,据说在公元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就有中国古蜀国丝绸的出土证据,而到了汉朝,由于中原王朝国力强大,武帝为了打击匈奴,以武装和官方的力量打通了河西走廊,中央***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中亚,丝绸之路正式沟通,此后的中外贸易交流就更加的繁盛了

中国在古代的欧洲有着很多称谓,比如瓷器,丝绸,但是更多的人愿意称之为契丹,这也侧面说了当时辽国的影响力和强大

称中国为契丹的国家有俄罗斯,希腊,中古时期的英国以及一些***国家,“契丹”作为我国通名的首要原因,是通过辽金两代的民族融合,“契丹”已经成为华北首要各族(契丹、***、女真、渤海等)的通称,而从地理位置上,俄罗斯这些中西亚和东欧国家更靠近契丹而不是南方的宋朝,所以他们就认为契丹等于以前那个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也是可以理解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契丹在当时推行汉化政策,汉化程度很高,文字、语言、服饰、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学习和模仿***,对外还自称“中国”,就是“中央王朝”的意思。而大宋当时远在南方,中间隔了几个少数民族***。于是,当时的俄国等西方人,就把契丹误认成了真正的中国。

***的“契丹”词条下面有这么一个解释:

由于金帐汗国自13世纪至15世纪长期是欧洲的霸主,而蒙古人称中国北方为契丹,后该词泛指中国,欧洲人深感金帐汗国的强大,所以在此期间兴起的斯拉夫语族和突厥语族诸民族均以契丹为中原***的代名词。

至于蒙古人为什么把中国北方称作契丹,则是因为当年辽国的影响力了。当年辽国横跨整个中国北方,作为统治者凌驾北方各民族之上,对蒙古人影响很大;而后来,俄罗斯曾有两百多年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因此“契丹”这个称呼就在斯拉夫语国家里面流传开了。再有,当年辽国灭亡之后,它的宗室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占据了西域,成为中亚霸主,西辽在面对中亚、西亚各民族时,总是以正统自居,自称中国,导致中亚西亚各突厥语国家也把“契丹”当作了中国的称呼。

按照***的说法,现在仍有十多个国家将中国称为“契丹”:斯拉夫语国家(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等)称中国为“kitai”;突厥语国家(中亚各国)称中国为“Kaitay”、“Kathay”、“Hatay”、“Katay”;西亚国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称中国为“Katay”、“Khatay”。

至于希腊语,查了一下,其对中国的称呼并不是“契丹”,而是“Κίνα”,与英文“China”同源,同样来自于古梵文中的“Cīna”。按考证,这个“Cīna”应该是“秦”的音译,最早是印度人对我们的称呼,但它对应的汉字“***”,因为近代日本人的缘故,现在已经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了;但它的衍生词“Cīnasthāna”(震旦,意思是伟大的***国),依旧作为一个中性词使用,常见于佛经典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