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语词提炼 文学理论是什么

  1. 如何让诗歌语言更有张力?

如何让诗歌语言更有张力

小可认为,所谓“张力”,就是要留有空间,留有余地,让每一个人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

董仲舒曾经说过一句极为有名的话“《诗》无达估”,其字面的解释就是,在读《诗经》的时候没有固定的解释,可以因人而异。

这一句话得到了后世所有人的赞同。甚至产生了延伸含义,比如,当一首诗写完之后,这首诗的主旨就不可以受作者控制了。

语词提炼 文学理论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如,你明明写的是一首爱情诗,可我读起来就是一首讽刺君主的诗作。

这就是张力!

李商隐的诗这方面做到了极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而之所以做不出“郑笺”,就是因为他的那些“无题”过于隐晦典奥,可以产生许多种解释。

语词提炼 文学理论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就是张力!

我今天在回复别人提问的时候,还举了一个诗的例子,就是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这首诗第一眼看到***,第二眼看到慵懒,第三眼看出闺怨,第四眼看到寂莫,第五眼看到牵挂,第六眼看到害怕,第七眼看到了兵伐之苦。短短二十个字的一首诗,我能看到七种感觉和十种情感标签。

这就是张力!

语词提炼 文学理论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怎么样让诗词写得更有张力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你真正想表达的情感藏起来十分之七,只留下十分之三让读者看到,然后读者产生联想或代入感,自动补齐你所藏起来的十分之七,甚至他们可以看到连你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十分之九百九十七。

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我不知道什么叫“张力”,也许就是我们说的感染力吧?如果说感染力,那么构成感染力的主要因素不外乎辞美和情真两点,有了这两点,诗歌就有了美丽的翅膀和跳动的灵魂,不飞起来动人心扉都不行了。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短短二十八个字,没有词藻堆砌,也没有什么惊人异象,残阳入水,半江瑟瑟,一滴露珠,一弯初月,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都司空见惯,可经诗人一归纳,用深情吟唱,景美情真摄人心魄!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短短二十个字,叙述了一则英雄故事。月黑雁高,敌酋遁逃,趁势追击,大雪弓刀。环境恶劣,战争残酷,融入其中,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英雄豪迈,感人至深。

不要去迷信什么秘笈,也不要去追求什么高大上,只要深入生活,用心发现,以小见大,平常小事也能走入人心。

诗是语言的结晶,心声的呐喊和艺术表现,所谓的张力,既是心胸开阔,也是对体材的发挥和形象设计,又是对词句语言的表达和修饰,本提问,就是希望诗人要开阔视野和胸怀,借鉴古人的优点,多写一些既鲜明又大气的诗歌和美词。

我认为写诗要有天赋,写好诗不但要有好的功底和天赋,而且还应有宽阔的眼界和胸怀。

油与水同时注满杯子,再多注点,水会溢出而油不会,两者张力不一样,这是物理学的概念。同样,诗与词相比,诗比词更有张力,能容纳的想象空间更大。这是诗的特点决定的,除了叙事诗和现代自由诗,诗一般只有短短的几十字,却能在空间上纵横万里,时间上跨接千年,微末有一花一树,巨大有一山一河,眼前情景,古今兴亡皆可咏叹入诗,唯其短小,更加容易咀嚼和转味。那些流传至今的优秀古诗可谓有着巨大的时间张力,能够穿透几百几千年的时光而至今熠熠生辉。

要想要诗歌更有张力,答案就在那些流传至今的诗歌里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优秀的诗不过站得更高罢,你自己能否写出更优秀的作品主要还是看思想深度和高度以及你将这种思想艺术化的能力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派南国风来满眼春的欣欣气象,被宰相挂在堂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十个字的张力够一篇文章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种孤独只有自己慢慢咂摸;“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明天去扫墓如果再遇上雨,是够让人黯然神伤的………挺好的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