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学作品流传有他存在的价值,一部文学作品流传更有他存在的价值,只不过人的审美观干差万别。《史记》流传至今,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看出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和作用。至于别有用心的人去歪解,你也不必堵着人家的嘴。
现在总是有人想篡改历史!在这类人群中,有的是为了抓眼球,而获私利(如:什么“戏说”、“大话”、“穿越”等等形式);有的是心怀敌意,颠倒黑白,编造虚***宣传(如:诋毁英雄先烈等)。所以说,捏造、篡改历史的人,都不是好东西!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史记》实质就是汉民族的族史。从黄帝到汉武帝约2500年历史。史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信实著史是司马迁作为史家的信仰坚守。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史记内容是以从黄帝始的族源、脉落丶发育、成长、定性的历史过程为线,以各个时期人物活动丶***为面。全面而细致再现了汉民族悠久的历史。
至于,有人说它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纯属放屁。因此,我辈对《史记》不能丝毫存疑,否则,将无法面对下一代。
《史记》是西汉武帝时的太史令,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道听途说”是一个成语。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意思是这个事情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后来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不可信。或是虚***,夸大其辞的信息。
一样的词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意思。这里所说的司马迁所写《史记》内容大多为“道听途说”,意思是司马迁为写《史记》四处寻访“知情人”,多方考证的意思。
历史没有真相。以史为鉴,鉴的不是***本身,而是其中的道理。
至于史记是不是道听途说,我想大多脉落是对的,至于旁枝末节,就不必深究了。因为没有答案。读的时候或欣赏或解疑或增智,就够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