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诗人都是疯子,像海子,像顾城,或许艺术史需要疯癫的。
然没有那么多为艺术疯狂的人,我们也不想就此疯癫,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追求诗的灵感呢?答主不是诗人,更不是个艺术家,仅是有感而发。
前几日引起热烈讨论的几个小学生的诗,比如: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比如晚上我打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把它当拐杖;比如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装得下高山,装得下大海,我的眼睛有很小很小,有时候连两行眼泪都装不下。
第一次看到这些小学生创作的诗简直像打开一扇大门,的确他们跟成人比,没我们阅历多,经验多,可灵感不就是这样吗?或许正是因为小孩的天真单纯,面对很多事物,直直的看过去,看到什么就写出什么,直接而单纯的领悟比大人们拐弯抹角的论述显然更多诗意。
一诺一个十分之一诗词爱好者,千分之一诗词创作者。这里不想去谈什么大道理也不想去引经据典。谈一下自己有过灵感的瞬间吧。多读书这是必不可少的,有绝对的文学储备,你才能用另一种方式以诗歌的方式,表现出你的灵感来。不然你就算是灵感来了你都不知道如何去表达。灵感来自于自然,来自于一瞬间,你能抓住就抓住,抓不住就过去了。
他更像是鬼使神差一般,毫无理由的就突现出来。又像是幽灵般让你琢磨不透。说两句自己曾经灵感突发的情况吧,几年前的一个晚秋早上,开门见到门前的树上,孤零零的几片叶子,不知道是不是有风,因为在院子里感觉不到风吹,树叶却在晃动,冒出了一句,一叶忧风雨,没了下句。一直惦记这句话。过了几天。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句,千山挫冷烟。感觉挺喜欢的。这两句凑在一起感觉还不错,吟咏过后,感觉千山不对劲。于是就改,改了不下二百次,还是不满意,也为此问了好多诗友,诗友也给我好多提议,自己都觉得不行。某一次看到王维的诗,墟里上孤烟一句。突然想到自己的句子。就把一叶忧风雨,孤墟挫冷烟。的句子补全了。前后大概有五年左右。直到现在应该是七八年了,那两句还是那两句,依然没有写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灵感再现,或者永远都不会再来吧。
灵感是你眼前的一道风景,也可能是你心中的一缕思念,还可能是你读书的某个环节,你有足够的喜欢与执念,灵感才会出现,如果你没有灵感与你无缘。
灵感来自何处?
这是一个颇具理论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可以展开讨论问题。本可以长篇大论,但即问即答时,只能够简单说几点了。
我以为作为一个诗人,首先是一个感情丰富之人。感情不丰富不行,感情不冲动不行,感情不灵敏不行。
灵感首先来源于感情,来源于感情勃发,或愤怒如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或豪情如李白/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或悲伤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或忧伤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或思念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所以说,感情是诗歌基础,感情是灵感之源泉。你看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小鲜肉,大多喜欢诗歌,感情需要嘛。你看那些能够流传千古名句,莫不是感情真挚而丰富,感情动人?!
当然,光有感情还不够,感情必须嫁接于意象之树,才会形成诗歌之骨架。那么,意象又来自何处?有人说旅游多看看风景,然也,有人说多看看神话故事,然也。当你看的多见得多想的多时,心中自有万千气象,就会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险峰就在你的心里。
然而,景也罢,物业吧,故事也罢,你必须学会与它们对话,你必须变成那只庄子的蝴蝶,梦里不知身是客,也不知自己到底是蝴蝶呢还是蝴蝶是我,也不知自己是鱼呢还是鱼就是自己,你必须知鱼之心知树之欲。你必须投入进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样,既有感情又有意像,你还必须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融为一体。如/我在长江头/君在长江尾/每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把思念与江水江头江尾巧妙地联系到一起。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深情与千尺潭水融为一体。再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把一个简单的哲学观念嫁接于一层楼和千里目的意象上。
最后一点,既然是诗歌,必须押韵。这样一首诗歌就既有骨架,又有血有肉有神韵了。而当一首诗歌咏成之后,诗歌便有了意境有料味道。
那么韵味从何而来呢?这就是必须多看多读诗歌了,正所谓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邹。
总之,灵感来源于感情,灵感来源于意象,灵感来源于大量的背诵。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