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超越性文学理论

  1. 世界上存在超越政治、超越阶级、超越党派、超越国界的文学作品吗?

世界存在超越政治、超越阶级、超越党派、超越国界文学作品吗?

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的这类文学作品,琳瑯满目,比比皆是!凡是能够流传千古的作品,大都具备这些属性。

中国古代作家为例:唐代李白的“窗前明月光”,杜甫的“遥怜小儿女”,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宋代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柳咏的“衣带渐宽终不悔”,李清照的“怎一个愁字了得”……𣎴都是超越政治、阶级、党派、国界的作品吗?

外国经典作家作品为例: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川端康成的《雪国》,泰戈尔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不都是这样的作品吗?

超越性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现当代作品中,鲁迅的《狂人日记》《呐喊》《阿Q正传》《孔乙己》《祥林嫂》,余华的《兄弟》《活着》,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阎连科的《受活》《四书》《风雅颂》……某种意义上说,也都实现了这种超越,因为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奖无数,还得到世界文坛认可,多次在国外斩获大奖。

除了严肃文学,其他类型的作家作品,有不少也有这样的属性。比如民国时期张恨水的风花雪月,鸳鸯蝴蝶;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香港台湾流行的大量言情小说;科幻、儿童文学,以及现在各个网络平台上大行其道的穿越、玄幻、盗墓、爱情***……不是都超越了政治、党派、阶级和国界了吗?!

历史上大部分作家在提笔时,可能都设有想到阶级斗争,因为只是在八世纪后半叶,唐代的陸黾蒙,才将”阰、级”二字用作朝廷不同官阰的比喻。在之之后直到清代中期,中国的文人们从来没有用“阰级”来划分人群。直到十九世纪未期,伟大的列宁在发展马克思思想理论基础上,给阰级下了定义,于1948年提出了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阰级政党的任务(见《列宁全集》四),并且提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的口号。因而十九世纪上半叶之前,“阰级斗争”一词是不曾出现的。
在回顾以上这点历史事实之后,我们是否可以说,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作家们的脑子里是不存在阰级斗争这个概念的。
那么从上古到十九世纪中叶为止,中国和世界上究竟有多少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是在讲阰级斗争呢?!笔者才陋学浅,真的不敢乱说了!

超越性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本就不存在,首先人是有国界的,而文化是有民族传承的。连各国人的面孔,肤色长的都大不一样,怎么会有这种超越呢?说这样话的人应该先让自己长成国际通用的一张脸来,让世界各国都说他是自己民族的子孙而非是杂品,他的作品兴许才是这种作品。可能吗?

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处于一定的社会阶层,其作品必然会反映他那个社会的状况,无论愿不愿意、承认不承认,都表达了自已所处的阶级立场。脱离开社会,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实践,就不可能写出成功的作品。所以超国界、超现实、超阶级的作品是不存在的。最近歪曲社会生活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就是部分人出于本身立场、为献媚西方而妖魔化新中国的一种邪风。所谓伤痕不可怕,怕的是为讨好某一阶层、某一国家而抹黑他人、他国。

超越性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