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我努学社,青年学者:程世利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它的全文只有5000字,但是却是人类历史上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被翻译成西方的语言多达250多次,主要集中在英语、德语和法语。的外文出版量仅次于圣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精神财富。
对于《道德经》的最早译者,学界过往研究都认为《道德经》的早期传播是在十六、十七世纪,最早的外文翻译版本却多有争论。
据李约瑟的考证,最早的传译本有三:一是17世纪末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的拉丁文译本;二是18世纪初法国教士傅圣泽的法文译本;三是18世纪末德国神父格拉蒙特的拉丁文译本。这三位译者均为传教士,也有学者认为最早的翻译版本其实是1817年的法文《道德经》译本,法国汉学家朱丽安翻译,主要原因是法国当时是中国文化在欧洲发散的中心。此外,目前所知最早的英译为苏格兰新教传教士John Chalmers(约翰湛)于1868年完成,由伦敦图伯纳出版社《老子玄学、政治与道德律之思辨》。
虽然对于最早的译者学界仍有不同的声音,但传译的目的研究成果基本还是一致的,当时,大批的西方传教士为了在华传教,积极从中国的典籍中寻找《圣经》教义的依据,把中国典籍和道德经做对比寻找依据。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教,找到中国民众思维的突破口,传教士们都研读了中国诸子百家的学术著作。起初,儒家典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但后来,他们意识到中国的民众大多是儒、道、释三教的信徒,为迎合自下而上的传教路线,才将目光更多地投向道家典籍《道德经》,并视其为东方智慧的源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事实上《道德经》早期传播是被西方***化、附庸化和殖民化的历史,其中的译本中也有种种谬误,此处不足为论。
参考文献
[1] 《老子》领导艺术初探[J]《卷宗》,2017 (24). [2] 姚达兑:《道德经》最早英译本及其译者初探[J]《外国教学与研究》,2017 (1).[3] 辛红娟:追寻老子的踪迹——《道德经》英语译本的历时描述[J].[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