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删除是对伤寒本论的严重伤害,将造成体系的断层,这哪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根本就是一些不入流的妄自尊大之人的主观作为。古人经典已经实证,今人所学不过古人之皮毛,胆敢撞自删改,这就是当代中医疗效打折的根源所在!
经典医学成果,是经的住时间考验的,伤寒论就是非常经典的作品。只要自然法则不改变,时空不改变,人体结构不改变,那么经典的医学辩证论,及他的辩证治疗方法就永远适用。别管几千年,只要你变不了天,变不了地,也变不了人,那你就只能尊寻不变的真理。
《伤寒论讲义》删除《伤寒论》前面的《平脉法》《辫脉法》《伤寒例》三篇,说明当时编书的人就不懂《伤寒论》。《平脉法》和《辫脉法》是理解《伤寒论》后篇中的病,脉,证,论治的关键点。《伤寒例》是解决《伤寒论》中不便于每篇叙述的内容,属于总论伤寒六经原流,对六经各篇具有指导作用。这三篇删除之后,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就完全不懂仲景脉法了,因此毕业后就看不了病了。因此删除这三篇,实际上把《伤寒论》的根给斩断了。仲景脉法,简洁高效。后是懵懂者推崇王叔和《脉经》和《濒湖脉诀》王叔和《脉经》实际上是盗用仲景脉法。滨湖脉决又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反而让学生不会看病了。删除这三篇,可谓贻害无穷。这就是中医专业五年本科毕业出来不会看病的原因。我一个中医爱好者都能看出这个问题。可想而知当时的编书者是什么水平。
《伤寒论》的前两章为《平脉法》、《辨脉法》,主要论述的脉法的一些应用,是《伤寒论》中的精华部分。因此,六经辨证都是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命名,脉是鉴别疾病寒热虚实的关键之处。故,学好脉学,是继承《伤寒论》精髓的关键。
我们翻阅所有的教材,听了很多“大家”《伤寒论》的讲座,但是并没有一个人真正的能完全理解张仲景,走的都是李时珍《濒湖脉学》的老路子,将脉学复杂化,其实仲景所论之脉,十分简洁,多是直接体会,没有后世的杂论纷纭,如果能学好仲景脉法,必然是简化临床的一条捷径。
但是,因为没有人能够读通脉法,更不要说学好、用好、讲好,既然大家讲不好,自然就没有存留在课本上的意义。
而后八篇内容,大部分都是重复辨六经病的内容,但也有少部分新增内容。这些内容既然已经交代,为什么还要重复?王叔和说了,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汗吐下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但是,也鲜有人问津,这剩下的八篇。
为了正本清源,为了原汁原味!有个网友说的好,粘过来给你看看:
《伤寒论讲义》删除宋版《伤寒论》前四篇,因为后世医家错误认为是王叔和增入。王叔和非常尊重民间医生张仲景,其依据王叔和收集整理民间流传仲景之遗论,故与仲景原论相区别,书名是《张仲景方论三十六卷,后八篇出自王叔和《脉经》,是宋林亿等人增入《伤寒论》书中,非王叔和增入,《伤寒论》序曰"高保衡呈上之书"从序文而知宋版《伤寒论》底本,非王叔和巜张仲景方论三十六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9396.html
上一篇
天青文学理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