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山西的,最近准备和媳妇去青海甘肃,然后进新疆,再走219国道去***阿里,走完阿里环线走317出藏进川,最后回来。我***去过两次了,这次主要带媳妇玩,出来放松一下,看看祖国大好河山。
如果没有疫情,今年1月27号正月初三我们全家及亲友12人,到杭州西湖 三潭映月 欣赏那美丽的风景,也会登上雷峰塔环顾西湖与周边秀丽的夜景。然后乘车去乌镇,领略一下江南的小桥流水早春的鸟语花香。白天在乌镇东 西栅景区散步观景,品尝一下当地的美味小吃。夜幕降临在景区内小楼里,坐在带有木窗的阳台旁喝茶聊天,观赏着楼下巷子里过往的游客及古镇灯光秀岂不美哉!事与愿违疫情所致没有成行。
在北京疫情第一次出现到清零近一个月后,考虑到全国已没有本土发生病例,于是定好了6月28日机票和亚龙湾的酒店,准备去往那里游玩几日。谁会料到在北京53天没有疫情发生后,本土疫情的第二波来了,去亚龙湾就此打住。今年已来到了7月,除了在北京第一次疫情结束后,去单位办理社会化管理外,没有坐过一次公交车。还好到今天第二次疫情以来,北京已经是第三天病例零发生了,但愿疫情尽快结束,能够使人们正常的生活 学习 工作,当前还是要注意防护 戴口罩 勤洗手 不聚集。但愿如此吧……
有是有的,但是无奈动不了,因为我们住香港,现在是哪都去不了,去内地也不行,因为要隔离。其次,有这个想法,但是现实不允许,目前全球经济都不好,是现金为王的时代,旅游作为非生活必须品,还是要排在后面的,毕竟在目前的情况下,保证现有的生活质量就已经是不错的啦。最后,就目前这个情况,旅游业航空业遭受重创,很多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在疫情稳定之前,应该是不会考虑外出进行没必要的旅游了。
打算秋天出去旅游一趟,到国内疫情清零而没有去过的地方,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无边落木萧萧下,到时又会体验另外一种别样的美景。
今年旅游肯定和往年有区别,飞机票会很便宜,有名的景点也不会拥挤。若是跟团,旅游公司价格也会很低,导游应该比以前更贴心!
我是索林带你看世界
目前本人正在环游中国的路上,对于今年来说,旅游确实比较麻烦,这点新疆就是最好的说明。
目前已经跑了39900公里了,接下来会从重庆出发,往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东北三省,然后从大连渡轮到山东,再沿着海岸线去往海南。
荆州花鼓戏
原称沔阳花鼓戏,1954年命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沔阳州一带,是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备受观众喜爱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它是明末以后在江汉平原三棒鼓、踩高跷、***莲船、渔鼓、道情等汉族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闹年的花鼓、***莲船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以及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荆州花鼓戏的源头。2006年5月20日,荆州花鼓戏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为主要的三大剧种。另外发源于湖北的黄梅县的黄梅戏应该也算
汉剧:
汉剧是湖北主要地方戏曲,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高亢激越,爽朗流畅。在汉剧中,锣鼓地位不可或缺。它打法多样,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其中,串打配以马锣,节奏感强,气氛强烈。脚色行当分为十大行:一生、二旦、三净、四末、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末脚以雍容的表演和醇厚深沉的唱腔取胜;旦行唱腔绚丽多彩,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汉剧有上千个传统剧目,现存剧目仍有660多个,主要演出历代演义及民间传说故事。
楚剧:
楚剧是湖北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黄孝花鼓戏。1902年进入汉口,1926年改名楚剧。现在的楚剧以武汉为中心在全省有24个专业剧团和多个业余楚剧团。楚剧以小旦、小生小丑为主要行当 。声腔有以“迓腔”为主的板腔、高腔、小调三大腔系。旋律朴实,擅长叙事,注重唱情。剧目中表现家庭故事、民间传说的题材占很大比例。因其生活气息浓郁,长于塑造名种“小人物”的形象,深受全省人民的欢迎与喜爱。
荆州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因生根于天门、沔阳一带,故又称“天沔花鼓戏”。它是清道光年间在江汉平原的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荆州花鼓戏的唱腔曲牌约有80多种,多是当地的民歌小调,主腔有“高腔”、“打锣”、“四平”、“圻水”,其他小调有“思儿”、“绣荷包”、“双撇笋”等。演唱时有帮腔。因受楚剧的影响,唱腔有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主要乐器有边鼓、竹梆、钹、大锣、马锣、小锣、唢呐等。
湖北文化多样,戏剧也是如此,大概zhu'yao有20多个戏剧种类。有楚剧、汉剧、花鼓戏、黄梅戏等。
江汉平原以荆州花鼓戏为主,孝感以楚剧为主,黄冈以黄梅戏为主,咸宁以***茶戏为主,宜昌及鄂西以民族歌舞为主,襄樊和鄂西北以豫剧、曲剧为主,恩施以南剧为主。
其中流行的较广的有楚剧、汉剧、黄梅戏三个剧种。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北省十堰市,今天给大家介绍下湖北地方戏曲:
① 楚剧
楚剧,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
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成宁、宜昌、黄石七地市四十余县。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其题材广泛,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
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58。
② 汉剧
汉剧,湖北省武汉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民国时期定名汉剧。
汉剧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远及湘、豫、川、陕、湘、粤、皖、赣、闽、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汉剧传统剧目有660余个,唱腔优美,对白雅致,文本大气,对演员文化素质要求较高,角色共分为十行,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罗罗腔也用得较多。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9455.html
上一篇
中美文学流派比较分析
下一篇
当代学生看文学作品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