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明代文学流派总结图表图片大全

  1. 为什么明朝是八股文,却能出现像王明阳,张居正,唐甄,唐伯虎这样的思想家?

什么明朝八股文,却能出现像王明阳,张居正,唐甄,唐伯虎这样的思想家

首先要明辨一点,八股文只是国家选取人才的一种途径。明朝比清朝产生思想家多的原因是,明朝的思想钳制没有清朝厉害,也就是文字狱。相比较文字狱,八股文远远没有它毒害思想深。

我们都知道八股文兴起于明朝洪武帝年间(朱元璋),朱元璋是一位平民皇帝,他即位以来就是思考着如何加强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因此,在科举考试中考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考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在借鉴历代的经验,创建了八股取士制度,主要写作八股文的好坏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目的是对士人的控制和官员的选拔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育和选拔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人才。

随着八股文的推进,八股文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首先八股文束缚了文人的思想,使文坛死气沉沉,社会思想缺少生机和活力,使国家发展滞后。顾炎武就曾批评八股文说:“八股行于天下而天下无术,无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

明代文学流派总结图表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明代,八股文刚刚兴起的时候,明代的文人对于八股文的批判还不像清代那样激烈。甚至像李贽这样的大思想家们,不但不批判八股文还从革新文体的角度对于八股文给予充分的评价。清朝时期对于八股文存废一直存在争议,清朝的进步文人对于八股取士也一直反对。康熙初年就开始了八股文存废的争议,康熙即位不久就下令取消了八股文,但是由于八股文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康熙八年又把八股文恢复了。乾隆九年,当时的兵部侍郎舒赫德就建议取消八股文,他认为只凭一纸八股文就决定考生的命运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并且清代的八股文都是一些空洞的言谈,对于国家选取人才没有任何用途,现在看来舒赫德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他却遭到了顽固派的阻挠。因此八股取士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光绪二十一年(1905年)。

反倒是清朝的文字狱对于文化的摧残比较严重,文化人都噤若寒蝉。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并未对社会构成严重威胁。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控制极严。举一个典型例子: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期,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需要,号召全国捐书,但是目的却是大量搜罗、查禁、删改、销毁书籍。凡是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书籍统统销毁,乾隆总共消毁书2400多种,抽毁书400多种,铲毁、烧毁书版七、八万块。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

正是由于清朝皇帝高压政策,对于士大夫阶级而言,再也没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了,再也没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度了。许多知识分子因此不敢过问政治,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龚自珍关于文字狱有句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知识分子从而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埋头钻进古书堆中搞训诂、考古、校勘、金石之学,搞繁琐的考证,这直接导致清朝的考古学成为历史之最,还形成了一个有名的学派——乾嘉学派。知识分子没有向外拓展的野心了,这样的环境能诞生大师才算怪哉!!有包容的朝代才是能产生大思想家,大艺术家的朝代。

明代文学流派总结图表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元璋登临大宝后,意识到天下士子读了圣贤书,可以借助来协同治政。他需求甘为奴才的人才与堪当人才的奴才,为之死心塌地地效劳于朱明江山的长治久安。于是,他***借孔孟内容而篡改孔孟思想,尊崇孔孟地位而背离孔孟原旨,召集刘伯温诸谋士群策群力,制定八股取士的人才方略,较之于李唐以来诗词取士、宋元经义取士的政策,更为便捷于传输儒家正统思想。

朱元璋

八股取士的利弊有何具体表现?非定向的培养童生、生员和监生***学校制度,严格的乡试、会试与殿试***考试制度,常使后人想知道一个具体的究竟。八股取士,扭曲本为天真淳朴的人性,残害自是青春激越的赤情,罪过不会湮灭。不少是聪明的低智商者,含辛茹苦几年甚至几十年,为的只是显耀门楣,求的更是耍耍官府衙门高高在上的威风。那些不习惯考试的才子俊杰,没有几个不是寻花问柳的浪荡儿,写了几句风花雪月便啸傲人间,几乎有名的倡优都为这些人所亲近而声闻千古名耀一时。

明代文学流派总结图表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倒是,大多庙堂人物科举出身,精明强干,常常睿智倾囊良筹盈幅地忠效国家服务人民。明代有所作为给民谋福祉的大人物小官员,可以说都是科举制度的生产儿,虽然言行中的迂腐和愚痴没有少,但骨子里的傲气和才气依然洋溢,更多的是巧妙灵活的精彩,其中不乏锐意进取创新图强的担当精神,真正实现了个人价值读书人的作用。李东阳、于谦、王阳明、张居正、徐光启……一大批治世能臣、改革大才、卫国名将、科学巨匠及以文章传世久远的文人墨客,大多是在***学校、***考试中走过来的。八股取士给统治者招贤纳士提供了一个筛选、过滤的通道,也为国家和人民准备与创造了一系列希望。

初始时的八股文,打破了洪武初年首开科举、再行荐举、科举与荐举并存的选人格局,表现了朱元璋“治本于心”的政治用心。翦灭群雄的过程,使他明白了治世先治人、治人先治心的道理。承传元朝的科举制度绪馀,已不能满足他的统治了,他要以传递儒家思想文化精神的程朱理学,来为新生朝廷遴选可用而好用的人才,杜绝鱼肉百姓、贪赃枉法频频发生的现象。

明代八股文不是没有变化的,小品文、戏曲文艺甚至小说创造,或多或少影响着它的文学走向。

明代科举时代的中国,注重的还是如何把封建制度发扬光大,却把中国一步步推近国力衰退的边缘地带。如果把明代科举放置在当时世界形势的大背景下考量,它充当专制皇权和与之相适应的官僚制度实现统治的得力工具,是无法改变的铁的事实,其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更是不容低估。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格丧失,延误中国生产力与生产[_a***_]的发展,从根源上说,当时统治者落后保守的治政理念和专制制度,应是造成这一切流弊和负面影响的深层次原因。但,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明代科举却有着可爱的一面。

在当时,八股是求贤的国器,而非***的利器。我们了解明代八股文史,需要认识和发现明代科举并非面目可憎的怪物,找到几许光彩熠熠的地方,如在求取功名的面前,***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