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就是一个字——美。人美,环境美,心灵美。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这段对女主人公外貌、性情的描写,就好似翠翠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是大自然的女儿,超凡脱俗,清新自然。
在“茶峒”,翠翠和爷爷,还有一只黄狗,住在溪边的白塔,小溪清澈透明,鱼儿游来游去。这是我们多少人向往的生活环境啊,青山碧水,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和爱的人,聆听山中鸟儿的歌唱,看着嬉戏的鱼儿,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住在边地的人们,都是很淳朴的,即便是***,也很浑厚。遇到不熟的主顾,得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感情好的,别离时互相咬着嘴唇发誓,约好了“分手后各人不许胡闹”。哪日起了疑心,则梦里必见那个男人在桅上向另一方面唱歌,却不理会自己。性格弱点的就在梦里投河,吞***;性格强点的,便手执菜刀,直向那水手奔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民风淳朴,也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他们重义轻利,信守承诺,比那些嘴上讲礼义廉耻,实际却是个伪君子强了不知多少倍。
而最最动人的就是翠翠与大老和二老之间懵懂的情了。在一次看龙舟比赛中,由于一个小小的误会,翠翠和二老生了情愫,他们相互喜欢着,就是那种隐约的,淡淡的喜欢,都没有说透。与此同时,大佬也喜欢上了翠翠,当大佬得知二老也喜欢翠翠时,他们兄弟俩并没有因此产生隔阂,大佬为了不让弟弟为难,出了远门,但悲剧的是大佬在水中出意外死了。二佬因大佬的死对翠翠的爷爷生了怨恨之心,认为爷爷一直没有跟大佬说清楚翠翠的意思,导致大佬总是心神不宁才出的意外。二佬从此便离开了这里。文章最后说,二佬可能明天就回来,也可能永远都不回来了。给读者留以想象的空间。
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不管是世外桃源的环境,还是人们心灵的善与美,我们都是向善的,我们希望将来的某一天,世界真的可以回归到它本来的面目,人与人之间就是单纯的爱,单纯的信任,单纯的相处,没有欺骗、背叛、诽谤、诋毁。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留有一座边城!
小涚兼有散文的风格和情致,身居古都的他会时常将深情的目光投向故乡湘西的山水,为中国文坛呈上了一个古朴纯美的田园世界;一部《边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牢不可动的地位。
野狐试答
题主好,《边城》是我最喜欢的***之一,所以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唯一差可比肩鲁迅的***家。1987 、1988年,他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本可斩获88年诺奖,但沈先生当年五月不幸去世,诺奖只奖给在世作家,沈先生最终无缘诺奖。但这并不影响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影响许多外国读者对他***的喜爱,尤其是对他代表作《边城》的喜爱。
沈从文的作品有两大类,一类是他的都市***,主要暴露现代都市的虚伪、堕落,有《八骏图》、《都市一妇人》等。一类是他的乡土***,这类***数量多 ,分量重。湘西世界***中的《边城》写成于1934年,属于沈从文湘西系列***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中篇***。
《边城》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活泼单纯、漂亮聪明、心底善良,十五岁的翠翠情犊初开,在看赛龙舟时对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产生了爱意。傩送的哥哥天保爱上了翠翠,并让人提亲,可傩送心里也有翠翠,兄弟俩决定唱山歌解决这个问题。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就离开茶峒下桃源去做生意,结果出事死了。弟弟傩送觉得是他害了哥哥,也离开了茶峒,摆渡老人在风雨的夜晚去世了,剩下翠翠一个人守着渡船在等着傩送,“这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也不回来。”
***很简单,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没有缠绵曲折的故事,就像一条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向远方,也不知道要流到了哪里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9540.html
下一篇
文学理论比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