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法里的江湖气,最主要看其作品中有没有临摹过古代碑帖的痕迹,若没有则是江湖气。这里好有一比:一个没有学过任何一派武术套路的闹街狗子,他打出的招式必然是野路子。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江湖气等于野路子一一无源之水。
书法是一门高级传统艺术,系统训练是基本方法,所以有书法从娃娃抓起的说法。既然需要系统训练,就有系统训练的套路,从用笔到结体,章法布局,用纸用墨等都有数不清的传统流派,更高级一些的还讲气韵,意境,思想性,艺术性等个性特征,带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点。有些是从练习方法中判断的。所以好的书法家流派清楚,基本能判断出练习的方法和练习水平以及个人追求的书法格调。江湖书法就不同了,基本看不出练习的流派,练习水平不高,追求的书法格调比较庸俗,基本没有思想性艺术性。
就是胡写,我看到过一个人写虎字,竟然能清楚地看到虎头虎尾,那尾巴还一节一节的。说是画不是画,说是写字又象是在作画,最后就成了姜子牙的坐骑……四不象了。虽说书画同源但也不带这么玩的。还有的人是随心所为天马行空,比如前段时间有个guy 竟然不用手了,用针管乱嗞,oh, my God!这难道是法书的一种升级?
诚谢悟空的邀請!第一:对书法有着浓厚兴趣、最好是自小就开始就有、是自然,也可由小孩就要培养。博览群书、看尽百家名帖、千年來历代书法家的书法名作、上至历朝皇帝、詩人、历史名家的推祟的、或历史的记載、以正确立自己的欣赏能力。第二、就是有个人的喜好的书法名家大家加以深入研习、看看大家推崇的大名家(这里指的大名家是历史的排名书法家)大量阅读大名家的各种书体的特点、特色、加以集思整理。第三、自己心中名家、自己的看法是否和大家、广大书法愛好者、是否和千百年來名家的看法,有什么异同?同的是那、异的又是什么呢?第四:仍然大量的阅读、充实自己的知识⋯⋯一己之见。各位想看我大量的、不同名家的、各种书体的临帖曰课、敬请关注、謝謝各位🌈🌹🌹😊😊
我喜欢粗略欣赏的书法,先从宏观上,大格局方面入眼。在看不太清笔画的情况下,先欣赏墨迹的分布的自然与优美。往下再细品味笔墨的点划,是否合规,合法,这才是粗略欣赏。
谢谢邀请,浅谈一二。
首先是要看形态流品。
主要是形态格式,比如属于何种书体,以哪种形体格式(条幅、横披、中堂、对联、手卷、尺牍、册页等),是否入得“形格”,算否入流。这是欣赏书法时最先看到与感知的东西,也是一幅作品是否能称之为艺术品的起码条件。
其次是看法度精神
①书法源流。作品学的谁,有无传统艺术底蕴的渊源可以依循,即便是风格独特的书法家及其作品,也不可能是隔空再造,终须有所从来。从纷繁的流派之中寻根认宗,也是我们鉴赏书法的重要内容。
②笔墨章法。侧重于技法技能层面的分析,主要用笔的方法比如运笔行锋、线条虚实等,结字的特点比如端庄拙朴、厚重险峻等,以及用墨是否丰富多变,章法布局是否和谐美观等。
再次看文化性情
①风格特性。书法作品与渊源出处和而不同,既要有法度因循,又要有较为鲜明的独特个性,二者兼具方为上品。当今不少参赛作品都是未出帖的临摹之作,这样就使得作品本身的风格特性相对匮乏,因此凡是较具权威的赛展是很难被收录进去的。
②书法意境。书法的意境,是需要跳出视感用心去品味的,它不是直觉,而是经过主观理性筛选酝酿的结果,简言之就是作品的气质神***。比如飘逸俊朗,洒脱空灵,力压千钧,淡如云烟等等。书法意境中也包括书者的文化性情,字如其人,书乃心画,从一幅作品的意境之中,也可以折射透析书者的性情内涵与文化修养。至于如何提高鉴赏能力,这本身就是个人书学养成的问题,学深了,见多了,鉴赏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谈到书法,可以说书法是我国独特的汉字艺术。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从书法的书体看,一般来说,书法分为真、草、隶、篆、行五体。真书又包括楷书、魏碑。如何欣赏书法,可以说每一种书体都各有特点:
一、真书。主要体现字的间架结构,楷书是其他书体的基础。楷书和魏碑结构要美,各部分组成要布局合理,体现中正之美。在书写中要注重笔画的起、行、收,具有厚重感。楷书的代表人物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每人的书写风格各有不同,要认真体会。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代表作品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及《张玄墓志》等。
二、草书。又分大草、小草、章草。草书是最难的,一是辩识难,它不同于其他书体,有独有的草书符号;二是书写难 ,尤其大草,主要体现线条艺术,要求线条刚劲有力、结构揖让多变、气息上下贯通。草书代表有张旭、张芝、怀素、王铎等。
三、隶书。主要是汉隶 ,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由隶书又演变出了草书、行书和楷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经典的隶书作品,又有很多风格特点,一是秀美风格的隶书有:《曹全碑》,二是方正朴实的有:《张迁碑》、《鲜于璜碑》,三是风格典雅的有:《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四是摩崖刻石类有:《石门颂》、《西狭颂》等。
四、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首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它们具有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大篆代表作品有《石鼓文》、《秦公簋》、《散氏盘》、《毛公鼎》等。小篆代表作品有《泰山刻石》、《峄山碑》、李阳冰《三坟记》等。
五、行书。现在普遍认为宋代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是行书的代表人物,这些都离不开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是我国书法历史上的一座高峰,无人能够超越。宋四家书法风格各异,无论字法、笔法、技法、结体等方面各有千秋 。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