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古书,是历代古人所作,经过时间的过滤,得以流传下来的精华。一部古书的价值,可以依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判断。年代愈久,价值越大。因为时间是试金石,一些无价值甚至无聊的作品,在历代读者的选择下,早已被淘汰,不会和今天的读者见面的。试想,一千年以后,甚至一百年以后,现在获得这奖那奖的作品,还会有哪些被届时的读者看到?外国的古籍暂且不提,现在中国所谓的古书,如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史记》、《汉书》等等,大浪淘沙之后,都是一粒粒金光闪闪的真金,而历代也是有无数作品家写出过无数作品的。
现在的新青年不喜欢古书,无非三大主要原因。其一,中国古书多以文言文写成,现代人读起来较吃力;其二,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来源多,电影、电视、互联网、自媒体、目不暇接,多是被动接受。不象以前要想获得知识和信息只能靠读书,靠啃书本,即使是古文也要读,甚至背诵。苏轼的侄子惊叹于晚年的苏轼每天默诵《汉书》,陈寅恪的学生经常听到陈大声朗读吐火罗文。其三是现代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不象古代,“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拼命读书,读圣贤书。
总之,社会在进步,在发展,过去那种读书人靠读书垄断信息,进而垄断社会***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不懂、不了解的事情百度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也不可能死记硬背。
可是,对现在的新青年来说,与其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节目、视频、快餐文化上,不如静下心来,好好读读那些被时间证明的有价值,有营养,对人生,对社会有用的古籍。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健康的精神和人格。就如就餐,快餐和垃圾食品,虽然方便,有时虽然也美味,但毕竟对身体没有好处。
一个喜欢并坚持读古籍的青年,和一个腹内空空青年相比,其精神面貌和气质乃至人格应有云泥之别。“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古书里可以看到文字、历史、文化等的来龙去脉,各种知识互相关联贯通,奇妙无穷,越读越深,细。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压力加大,一则读古书需要慢功夫,二则带不来经济效益,所以现代人不喜欢读。
古书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有的新青年不喜欢读古书?
先说说为什么新青年不喜欢读古书?
1.时代的变迁,当下人们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与以往截然不同,不可能接受古书里那样所说所做。
比如在今日头条里大家都是用些大白话,简单易懂,条理清晰写作讲道理,说某一个新闻***。
你却在这里搞个三股八文,子曰、他曰的,不把你封杀了才怪。
现在咱们的衣着打扮也大有变化,不可能像古人那样长袍衣袖。
前两年流行古风汉装穿戴,很复古时尚让人眼前一亮,但终究行止不方便。
做好了是品味,做差了是俗气。
2.古书的词语枯燥乏味,并且不易明白其中含义。
就比如我们小时候语文课本里“三字经”,教十岁左右的小孩子朗读背诵还行,让孩子讲解下寓意估计都蔫了,半知半解的,对不对?
我是梅落肩香,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一、年轻人为何不喜欢读古书。
1、受文化层面的影响,古书生僻字汇多,晦涩难懂。
二、古书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读古书的益处。
1、读古书可以了解历史,借鉴古人经历过成功和失败后总结出的经验,供我们学习运用。
2、读古书可以立君子之品,明德晓礼,行仁义之事。读古书可以学习古人们,处世的旷达和智慧。
读古书书就像欣赏古陶。古陶与如今的陶瓷工艺相比,它算不上雍容华贵,但它独具一种拙朴的气质美,使人很想亲近它。它浑身散发着一种古韵生香的烟火气,凝聚着一种血***融的精神,从而衍生出一种身为华夏儿女的豪情壮志。这便是古书的魅力所在。
【三】我们读古书并非是读死书,并非所有的古书都适合我们读,要有目的性、有选择性的去读,读适合自己,对自己人生有帮助的古书,取其精华,摒弃糟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9564.html
上一篇
早期阅读文学作品形式
下一篇
莎士比亚中期文学作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