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意境论

  1. 什么是诗歌的意境?

什么诗歌意境

“意境”一词源于佛经。佛家认为,所观之理谓之境,能观之心谓之智。这“智”和“境”就是诗的意境。其实,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诗和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境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简言之,意境是作者主观的情意与客观的景物的融合统一。

意境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它就是作者的内心世界及其个性、风格、才能和艺术追求的综合体现,因此它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深沉的思想和鲜明可感的具体形象

文学理论意境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它是熟悉的,源于生活现实的。一切诗文的意境,莫不是客观生活实践在作者头脑中所反映的产物。它是生活的现象,又体现着生活的本质,它是具体的鲜活的形象,同时又是人的思想、情感美学追求所寄寓的王国。

3、它是新颖的,较之生活现实更美,因为作者在其作品中独具特色的形象中注入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对人生、对世界的睿智的思考。把这些形象加以夸大、缩小和变形,所以这个现实是作者在外在景物的基础上想象的产物,是现实生活通过作者的独特感受后的艺术升华。

创作意境的途径都是通过状物移情,由境生情和体贴物情等方式来体现的。

文学理论意境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仅仅只是诗歌,所有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才能称为:意境。

文艺作品的范围比较宽,在此,仅答一下提问者的问题,即:诗歌的意境。

做为诗人,无论是用哪一种写作体裁而创作出来的诗歌,均应该是能够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同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能够受到感染。

文学理论意境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尤其是应该根据所处的时代,来用诗歌这种文学作品的方式,讴歌新时代,讴歌新生活。这个也是诗歌的社会作用。也就是通过诗歌这种形式,使人们心理上得到兴感怡悦的滿足,精神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反观当今的中国诗坛,似乎***皆是诗人,能够胡言乱语的诌几句,便自称为:诗人!而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人!!

大的道理给这些“诗人“讲不通,也讲不明白。其中原因,他们自己心想肚明。

比如:有些诗人是把晦涩的对社会不滿的诗句拿出来。

有些是公然叫嚷:不可以对新时代"高唱颂歌,歌功颂德…"

这倒是奇了怪了,你可以不歌颂新中国!

你可以不歌颂新时代!!

诗的意境就是诗歌描绘的物象与诗人感情结合的产物。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描写的物象是“月”,诗人的感情的“思故乡”,用触景生情的方法表达

诗歌表达的感情很多,人们总结出九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之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

1,忧国伤时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批判唐玄宗、杨贵妃的淫逸误国 引起读者对国是兴衰的思考。

2,建功报国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其实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

3,思乡怀人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过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