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宠医小梦 相邀!
我没有在《长恨歌》中看到有亵渎唐玄宗的意思,看到的是一个帝王真实的爱情故事。
说有亵渎唐玄宗的也许就是开篇的两句,但《长恨歌》的发表没有被禁止成为天下传唱,白居易没有遭到迫害,这恰恰说明***开放包容的政治风气,和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及包容。
唐朝的政治风气包容开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调,不会轻易开启文字狱。
纵观史书,除了清朝,因为文字狱获罪而被杀的文人,大多都是对皇帝本人或时局进行恶意辱骂,以及对当时的礼法极大蔑视的结果,如汉朝杨恽案、曹魏嵇康案、北魏国史案等;
其他的顶多就是驱逐出京城、降职、永不录用,如宋朝乌台诗案、元朝黄谦之案、元朝梁栋案、明朝韩邦奇案、明朝吴廷举案等。
正因为***不轻易开启文字狱,所以造就了一个无比荣光的时代。
唐朝这种开放包容的胸怀并没有因为安史之乱而改变,相反对安史之乱的产生是带着反思的。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人民是认识不到安史之乱爆发的真正原因,他们只会认为这是杨贵妃迷惑君王、混乱朝纲而导致的。
这种思维严重影响唐玄宗的声誉,这不是一般的昏君了。所以唐朝当权者急需一个理由来给这位开创了“***盛世”的君王洗白,这个时候白居易出现了。
他的一首《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凄美爱情展现在世人面前。
《长恨歌》哪里是亵渎唐玄宗,分明是洗白了唐玄宗。白居易写《长恨歌》隐去了李隆基父纳子妻的恶行,愣是无视了杨贵妃过去是寿王妃的事实,直接写成了从杨家进宫。这是***裸地洗白,相比之下写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又怎么办了,陈鸿在长恨歌传可没隐去玉环来自寿邸。《长恨歌》算是替杨贵妃鸣了一下不平,毕竟肥环在马嵬坡死得确实冤。但是《长恨歌》最难得可贵是白居易,硬生生把唐玄宗这么一个薄情寡义的负心汉写成了一个深情款款的情圣。不要只看到“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样的句子,人家还有“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等等句子。
总得来说,唐玄宗在《长恨歌》里形象不是老色鬼,是一个不重江山重美人的情圣,有情有意到肥环被他逼死,他还派道士去幽冥找她,找不到还去仙山找。而且找到环肥仙子,她也没怨恨三郎,肥环说天上人间会相见。唉,这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则然,唐玄宗真实面目是一个为了小自己十四岁的武惠妃甩了自己同甘共苦的原配王皇后。武惠妃一死也没过多久,唐玄宗就从武惠妃儿子寿王那里把寿王妃杨玉环抢到了自己的身边。这么标准的渣男,在《长恨歌》被美化的深情款款,试问白居易亵渎了唐玄宗嘛?没有白居易这篇《长恨歌》,哪里来的李杨爱情的凄美之说啊,哪里会有后来《长生殿》戏本。讲道理,白居易从一个新的视角洗白了李隆基。在《长恨歌》里,白居易也没有批判李隆基的意思,他就是在写一个爱情故事。再说了,非要说他批判李隆基,他也没指名道姓,明明只是说“汉皇”。
最后,乌台诗案之前哪里有什么文字狱,直说玄宗也没什么。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写得更加直白,他也没什么事情。为什么白居易要有事情。唐朝风气在这种事情本来就不CARE.
因为唐朝言论比较自由,统治思想以儒家为主。唐宋时期,文人士子骂天子无罪。
骂天子有罪,是秦朝建立后,法家特有之刑,名为诽谤罪。
汉文帝时,儒家大师张仓做丞相时,废除了诽谤罪,夷租连坐等恶法。鄙人谓之——张仓废法。
汉武帝时,重新重用法家酷吏张汤,又重立诽谤罪,夷租连坐。张汤甚至以腹诽罪,处死儒家***颜异。腹诽罪,就是肚子里骂皇帝。鄙人谓之——张汤立法。
秦朝、汉武帝、明清时期,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言论受到管制,骂皇帝者必诛。
汉文帝、汉宣帝、隋唐宋三朝,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非统治地位),言论没有严格管制,骂天子者无罪。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言论比较自由。所以,白居易在《长恨歌》可以亵渎唐玄宗。
如果白居易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早就被法家酷吏张汤处死,夷灭三族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9657.html